[发明专利]海绵细胞内共生放线菌的分子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86101.4 | 申请日: | 201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07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刘放;张风丽;李志勇;周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Q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毛翠莹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绵 细胞内 共生 放线菌 分子 检测 方法 | ||
1.一种海绵细胞内共生放线菌的分子检测方法,其特征包括如下步骤:
1)在无菌条件下,将海绵组织于4℃以下解冻后切成不超过0.5cm3的小块,加到盛有人工海水的锥形瓶中,海绵组织与人工海水的体积比为1∶15-20,110rpm,20℃以下振荡、洗涤40min-60min;将洗涤后的海绵小块于200目的不锈钢细胞筛网上轻轻摩擦进行机械解离,同时用20-25倍于海绵体积的无钙镁人工海水冲洗,冲洗液转入锥形瓶中110rpm,20℃以下振荡、解离40min-60min,得到海绵细胞的粗悬液;粗悬液经300g,5min离心后收集沉淀,再用无钙镁人工海水洗涤三次,300g,5min离心获得包含海绵细胞内内共生微生物的海绵细胞;所述无钙镁人工海水的组分为31.6g NaCl,0.75g KCl,1.0g Na2SO4,2.4gTris-HCl,0.02g NaHCO3,7.2g EDTA,1L去离子水,pH 7.6;
2)对获得的海绵细胞采用TE溶液洗涤、离心,取压积20-30μl的细胞沉淀,采用酶解法破壁后用酚氯仿抽提法提取细胞内内共生微生物总DNA;
3)以提取的DNA为模板,以S-C-Act-235-S-20(5′-CGC GGC CTA TCAGCTTGTTG-3′)/S-C-Act-878-A-19(5′-CCG TAC TCC CCA GGC GGGG-3′)为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放线菌16S rRNA基因片段;
4)将扩增产物纯化后构建克隆文库,随机挑取阳性克隆测序至文库饱和,将测序结果上传到RDP核糖体数据库中进行嵌合体检验和同源性搜索,剔除嵌合体,确定最相近序列;
5)把测序结果及其最相近序列导入ARB序列分析软件包中,采用最大似然性法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确定不同放线菌的分类地位,并观察聚类情况,揭示出海绵细胞内特异性的放线菌,完成海绵细胞内共生放线菌的分子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8610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