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噻虫胺与辛硫磷的杀虫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48113.8 | 申请日: | 2010-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09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57/14 | 分类号: | A01N57/14;A01N51/00;A01P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噻虫胺 辛硫磷 杀虫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有效活性成分含噻虫胺和辛硫磷的杀虫组合物。
背景技术
噻虫胺,英文通用名clothianidin,分子式为C6H8ClN5O2S,化学名称(E)-1-(2-氯-1,3-噻唑-5-基甲基)-3-甲基-2-2-硝基胍。
噻虫胺由拜耳公司和日本Takeda武田公司共同进行全球市场开发。该品种已在日本用于水稻、果树、茶叶、草皮和观赏作物。噻虫胺(clothianidin)是武田公司继烯啶虫胺(nitenpyram)之后,发现的又一个烟碱类杀虫剂,属第二代,与第一代的nitenpyram相比,其分子结构的主要差别为:一是用氯代噻唑基团取代了吡啶基团;二是用硝基亚胺取代了硝基亚甲基部分。5位上的甲基提高了对刺吸害虫的活性.而2一氯一5一噻唑基杂环则对咀嚼口器害虫产生更高的效果。噻虫胺为广谱、内吸性杀虫剂,主要用于水稻、蔬菜、果树及其它作物,防治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和某些鳞翅目害虫。
辛硫磷,英文通用名phoxim,化学名称为O,O-二乙基-O-α-氰基苯叉胺基硫代磷酸酯,分子式为C12H15N2O3PS。
辛硫磷为高效低毒有机磷杀虫剂,以触杀和胃毒为主,无内吸作用,杀虫谱广,击倒力强,对鳞翅目幼虫很有效。在田间使作,因对光不稳定,很快分解失效,所以残效期很短,残留危险性极小,叶面喷雾一般残效期2-3天;但该药施入土中,其残效期很长,可达1-2个月。适合于防治地下害虫,特别是防治花生、大豆、小麦的蛴螬、蝼蛄有良好的效果。对为害花生、小麦、水稻、棉花、玉米、果树、蔬菜、桑、茶等作物的多种鳞翅目害虫的幼虫也有良好作用效果,对虫卵也有一定的杀伤作用,也适于防治仓库和卫生害虫。
对于防治农业上产生抗性的害虫,一种办法是推出新的与现有品种无交互抗性的新成分。但是,新的有效成分的开发成本高,开发周期长,而且永远都比不上害虫产生抗性的速度。其他的方法如作物布局调整、不同农药轮换等,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很难真正起到明显的效果。
不同品种成分进行复配,是防治抗性害虫很常见的方法。不同成分进行复配,根据实际应用效果,来判断某种复配是增效、加和还是拮抗作用。绝大多数情况下,农药的复配效果都是加和效应,真正有增效作用的复配很少,尤其是增效作用非常明显、共毒系数很高的复配就更少了。经过发明人研究,发现将噻虫胺与辛硫磷复配后能产生很好的增效作用,并且关于噻虫胺与辛硫磷复配的相关报道尚未公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单独使用噻虫胺和辛硫磷防治害虫用药量大、成本高、重复使用害虫易产生抗性的实际问题,提供一种复配的噻虫胺与辛硫磷杀虫组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含噻虫胺与辛硫磷杀虫组合物,包括有效活性成分、助剂以及填剂,有效活性成分噻虫胺与辛硫磷的重量配比为1~50∶1~80。
所述的含噻虫胺与辛硫磷杀虫组合物,噻虫胺与辛硫磷的重量百分比为1~30∶5~65。
所述的含噻虫胺与辛硫磷杀虫组合物,噻虫胺与辛硫磷的重量百分比为5~15∶10~50。
所述的含噻虫胺与辛硫磷杀虫组合物,噻虫胺与辛硫磷的重量百分比为1~10∶10~20。
所述的含噻虫胺与辛硫磷杀虫组合物,噻虫胺与辛硫磷的最佳活性配比为1∶1~1∶20。
所述的含噻虫胺与辛硫磷的杀虫组合物按本技术领域公知的方法,加入常规助剂,可制成可湿性粉剂、水分散性颗粒剂、悬浮剂、微囊悬浮剂、乳油、水乳剂、微乳剂。
所述的噻虫胺与辛硫磷杀虫组合物在水稻、蔬菜、棉花上的防治害虫的应用。
所述的含噻虫胺与辛硫磷杀虫组合物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蔬菜菜青虫、小菜蛾、甜菜夜蛾、棉花蚜虫、棉铃虫。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噻虫胺和辛硫磷复配后,具有明显增效和持效作用;(2)扩大了杀虫谱,对鳞翅目害虫有特效,对鞘翅目、双翅目、半翅目多种害虫有效;(3)减少了农药的用药量,降低了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量,减轻了环境污染;(4)对人畜安全、环境相容性好、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中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未经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81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态糖果
- 下一篇:新型二氯喹啉酸除草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