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酵生产低值鱼肉香肠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01412.6 | 申请日: | 2010-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32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王乃富;李春阳;闫征;刘文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L1/326 | 分类号: | A23L1/326;A23L1/2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4***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酵 生产 低值 鱼肉 香肠 方法 | ||
技术领域
一种发酵生产低值鱼肉香肠的方法,属于生物发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 种以米曲霉或红曲霉发酵低值鱼肉制备鱼肉香肠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邻近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区,海域总面积3540万平方公里, 内陆水面积约1747万平方公里,水产品资源十分丰富。建国以来,由于捕捞、 养殖相结合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渔业产量按年均 12.4%的增长率高速发展,渔业产量在世界的排位由1978年的第4位逐年前移, 从1990年起连续居世界首位。2005年水产品总量4278.5万吨,渔业总产值 2712.6亿元。水产品总量的大幅度增长,彻底改变了我国水产品供给短缺的情 况。近年来,由于现代捕捞技术的推广普及,海洋中大中型鱼类资源逐年受到破 坏,从而使生物链中的小鱼、小虾迅速繁殖起来。导致虾和低值水产品的捕获量 大增,一般可占渔获物的30-40%,对于淡水鱼来说,由于其固有的土腥味给加 工带来了难度,且上市期比较集中,肉质细嫩,水分含量高,鱼体内组织酶活跃, 易腐败。目前我国水产品只有极少数实现了加工,且大多以冷冻冷藏、罐头食品 及饲料鱼粉等传统加工为主,属于浅度加工,产品附加值较低,远不能满足人们 的生活需要。因此,必需找到新的加工模式和加工手段来实现水产品的深度加工, 提高经济效益,增强我国水产品加工业的竞争力。
鱼肉中蛋白质含量丰富,氨基酸模式接近人体需要,是优质动物蛋白资源。 研究发现:人类摄入蛋白质经消化道的酶作用后,大多是以小肽形式消化吸收。 与大分子蛋白相比,小肽除了易消化吸收外,还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功能。如具有 抗高血压,抗胆固醇,抗血栓形成,促进脂肪代谢,防止动脉硬化,增强肌肉运 动能力,促进肌红细胞复原,帮助恢复体力,促进矿物质吸收和微生物发酵,抗 氧化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理活性。除营养价值改善外,蛋白质经发酵产 生小肽类或氨基酸,对其风味、质地、色泽与保存性也均有明显的提高。因此, 近年来利用微生物或酶水解动植物蛋白生产高附加值生物产品已成为一个研究 热点。
然而,采用干燥、罐藏、腌渍、烟熏、调味或冷冻等传统加工方法对原有鱼 肉的品质、口感、风味及营养价值的改善却相当有限。利用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 所产生的多种分解酶类,可将原料中的大分子分解成为容易消化吸收的小分子, 生产出不同质地、风味及生理活性的产品。因此利用现代食品生物技术对低值鱼 进行深度开发、生产,不仅可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为水产品的深度加工提供 一条新的途径,而且能够增加渔农的经济效益,增强水产养殖和食品加工企业的 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对提高我国水产品现代化综合加工技术水平和发展保健 食品产业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以海产或淡水产低值鱼为原料,提供一种生产具有生理活性的 鱼肉香肠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海产或淡水低值鱼为原料,与水1∶1相混合,匀浆, 115℃灭菌20分钟,接种米曲霉或红曲霉发酵剂,25-30℃发酵3-6天,再按 一定配方混合搅拌均匀,腌制,用灌肠机灌入肠衣中,高温杀菌,冷却而成。工 艺为:
鱼肉浆的制备:取低值鱼去头尾、内脏、鳞后,采肉,匀浆,备用。
发酵剂的制备:生产菌种采用米曲霉或红曲霉菌种,将菌种在斜面PDA培 养基(去皮马铃薯20%,葡萄糖2%,琼脂1.5%,pH自然)上培养6-8天进 行活化,然后将新鲜菌种接入种子培养基(丙三醇7%,牛肉膏3%,蛋白胨0.8%, 硝酸钠0.8%,葡萄糖3%,硫酸镁0.1%,pH自然)中,于30℃150转/分钟振 荡培养3天,得到红曲霉或米曲霉发酵剂。
发酵:将制备好的低值鱼肉糜与水以1∶0.5-1.5混合,调pH至6.0-7.0, 于115℃下灭菌20分钟,以0.2-3%接种量(发酵剂培养基的质量占鱼糜质量 百分比)加入米曲霉或红曲霉发酵剂,120转/分钟、25-30℃振荡培养3-6天, 得到发酵鱼肉糜。
腌制:将发酵好的鱼肉糜与猪肉以1∶0.1-5的比例相混合作为主料,然后 与腌制剂混合均匀,0-4℃腌制8-24小时。腌制剂的组分与配比为(以主料 质量百分比计):食盐1-5%;复合磷酸盐0.1-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14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