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补体因子H对脑膜炎奈瑟球菌血清杀菌活性的鉴定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34145.8 | 申请日: | 2009-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32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D·M·格拉诺夫;J·A·韦尔施尔;S·拉姆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克兰儿童医院及研究中心;马萨诸塞州立大学;诺华疫苗和诊断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02 | 分类号: | C12Q1/02;A01K67/027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韦东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补体 因子 脑膜炎 球菌 血清 杀菌 活性 鉴定 | ||
关于联邦资助研究的声明
本研究受国家过敏反应和传染病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and Infectious Diseases)的公共卫生服务部(Public Health Service)的资助RO1 AI46464和RO1 AI054544的支持。在儿童医院奥克兰研究中心(Children’s Hospital Oakland Research Institute)的研究依靠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研究资源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Resources,NIH)的研究设备改进计划(Research Facilities Improvement Program)资助号CO6RR-16226资助的设备进行。联邦政府享有本发明的某些权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脑膜炎奈瑟球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抗体杀菌活性的鉴定。
背景技术
脑膜炎奈瑟球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是常见于健康青少年咽喉的一种共生生物(Maiden,M.C.等(2008)J Infect Dis.;Mueller,J.E.等(2007)Emerg Infect Dis 13:847-854;Trotter,C.L.等(2006)Epidemiol Infect134:556-566;Bogaert,D.等(2005)Clin Infect Dis 40:899-902;Verdu,M.E.等(2001)Epidemiol Infect 127:245-259;Ala′Aldeen,D.A.等(2000)J ClinMicrobiol 38:2311-2316)。在很少的情况下,该生物体侵入血流,并引起脑膜炎或迅速致死的脓毒症。
据目前已知,确定该生物体为人病原体。脑膜炎球菌疾病的可靠动物模型难以开发(Lewis,T.等(1943)J Clin Invest 22:375-385;Ashton,F.E.等(1989)Microb Pathog 6:455-458;Zarantonelli,M.L.等(2007)Infect Immun75:5609-5614)。在人体中具有高致病性的很多脑膜炎奈瑟球菌包囊菌株易于从常用的实验动物如兔(Lewis,T.等(1943)J Clin Invest 22:375-385)、小鼠(Zarantonelli,M.L.等(2007)Infect Immun 75:5609-5614;Oftung,F.等(1999)FEMS Immunol Med Microbiol 26:75-82;Holbein,B.E.等(1979)Infect Immun 24:545-551)或大鼠(易变不定,参见下文)的血流中清除。此外,据报道,脑膜炎球菌菌株在年幼大鼠中引起菌血症的能力不同(参见例如,Welsch,J.A.等(2004)J Immunol 172:5606-5615,Hou,V.C.等(2005)J Infect Dis 192:580-590;Toropainen,M.等(2005)Vaccine23:4821-4833;Toropainen,M.等(2005)Infect Immun 73:4694-4703;Toropainen,M.等(2001)Microb Pathog 30:139-148;Toropainen,M.等(2006)Infect Immun 74:2803-280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克兰儿童医院及研究中心;马萨诸塞州立大学;诺华疫苗和诊断公司,未经奥克兰儿童医院及研究中心;马萨诸塞州立大学;诺华疫苗和诊断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341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