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行人腿部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311544.4 | 申请日: | 200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65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李书福;杨健;赵福全;荣毅;金爱君;李国林;李宏华;吴成明;丁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34 | 分类号: | B60R21/3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7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行人 腿部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保护装置,尤其是一种汽车外部安全防护的行人腿部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车辆保有量的增加使道路日益显得狭窄和拥堵,车辆和行人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在众多车辆和行人的碰撞事件中,行人腿部的碰伤和致死案件越来越多。目前国内尚无乘用车行人保护的法规,在行人保护结构的设计上还有所欠缺。
专利号ZL 200710041605.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保险杠专用行人保护装置,该行人保护装置通过支架安装在汽车的前保险杠总成的下部,在发生车祸时,最大程度地减少碰撞给行人造成的损害程度,更好地保护行人安全,该保护装置采用薄型材料和新设计的结构,降低撞击部位的高度,以控制对腿部的冲击过程,减少撞击力量,同时确保能量吸收与前保险杠相协调,从而有效地保护行人的膝、腿免受严重伤害。但该专利使用过程中易变形,结构强度不够,结构固定不稳定,易脱落。
专利号ZL 200820152900.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行人腿部保护装置,该装置包括有前保险杠的底部固定连接的保险杆底部护板结构,以及位于该保险杠底部护板结构后方并与该保险杠底部护板结构一体连接的导流板结构,并进一步包括与散热器水箱下支架连接的保险杠底部护板后部加强区域,以及起到保护行人腿部作用的保险杠底部护板前部加强区域。该保护装置把保险杠底部保护板和导流板合成一体,既可以有效的降低碰撞中行人腿部的侧向撞击力和横向弯曲角,避免腿部发生骨折,有可以增加汽车前端进气量,减少汽车的风阻系数。该专利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不能应用于所有车型,适应性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因无法提供安全保护,在车祸发生时,行人腿部的碰伤甚至致死等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行人腿部保护装置。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行人腿部保护装置包括前横梁总成、机舱横梁和下横梁总成,所述下横梁总成设有横梁连接梁、垂直连接梁和下横梁,下横梁固定连接有横梁连接梁,横梁连接梁固定连接有垂直连接梁,下横梁的外端面突出于前横梁总成的外端面。将横梁连接梁和垂直连接梁间固定,横梁连接梁连接机舱横梁,垂直连接梁连接前横梁总成,下横梁固定在两个横梁连接梁上,碰撞发生时,车辆撞到行人时第一接触点是人体小腿区域,人整体前倾,人体整体前倒向发动机罩,使人体不至于被汽车碾压,降低对行人的伤害。
作为优选,前横梁总成下端连接有垂直连接梁。较好的在垂直方向上把下横梁固定。
作为优选,机舱横梁前端连接有横梁连接梁。较好的在纵向方向上把下横梁固定。
作为优选,下横梁材料为合成树脂。碰撞发生时,能尽量减少碰撞带给人腿部的冲击,降低对人体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应用于所有车型,适应性强,结构强度高,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下横梁1,垂直连接梁2,横梁连接梁3,前横梁总成4,机舱横梁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行人腿部保护装置包括前横梁总成4、机舱横梁5和下横梁总成,所述下横梁总成设有横梁连接梁3、垂直连接梁2和下横梁1,下横梁1固定连接有横梁连接梁3,横梁连接梁3固定连接有垂直连接梁2,下横梁1的外端面突出于前横梁总成4的外端面,前横梁总成4下端连接有垂直连接梁2,机舱横梁5前端连接有横梁连接梁3,下横梁材料1为合成树脂。
将横梁连接梁3和垂直连接梁2间固定,横梁连接梁3连接机舱横梁5,垂直连接梁2连接前横梁总成4,下横梁1固定在两个横梁连接梁3上,碰撞发生时,车辆下横梁1撞到行人时第一接触点是人体小腿区域,下横梁材料1为合成树脂,能尽量减少碰撞带给人腿部的冲击,人整体前倾,人体整体前倒向发动机罩,使人体不至于被汽车碾压,降低对行人的伤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115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商用车气刹盘式带ABS制动前桥
- 下一篇:无线通讯方法及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