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开启报警逃生窗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42611.7 | 申请日: | 2009-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5653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孙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欣 |
主分类号: | B60R21/02 | 分类号: | B60R21/02;B60J1/16;B60Q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朝旭 |
地址: | 210037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启 报警 逃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车窗,尤其是一种全开启报警逃窗,属于汽车配套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空调汽车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快捷的享受,现有的汽车窗户均采用玻璃密封固定在车体上,为了意外事故发生时,乘客能够快速地从车内逃生,一般在车窗附近设置逃生锤,同时在车尾两侧安装可水平移动的窗户,乘客在危急情况下可以使用安全锤砸碎玻璃逃生,但是这种措施存在多种缺陷:安全锤需要处于安全的放置状态,加之使用安全锤砸碎玻璃的过程费时耗力,延长了逃生的时间,增加了逃生的困难;另外,砸碎的玻璃会伤害人体,同时增加了修复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能够有效地缩短开窗时间,提高开窗过程的安全性并且降低修复成本的全开启报警逃生窗。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开启报警逃生窗,包括窗框和镶嵌在窗框中的玻璃,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窗框与车体相闭合的一侧边上安装有锁具,所述锁具通过连杆与开启把手连接,所述开启把手的一端销接在车体上,另一端连接报警装置的输入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窗框的一侧边通过铰链与车体连接,所述窗框与车体铰接边相对的另一侧边上安装有锁具,所述锁具为双档锁。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窗框与车体的周圈贴合面上设有密封条。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车体的外侧安装有开启把手,所述开启把手外设有带锁定装置的防护板。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逃生窗的上、下侧边与设置在车体上的滑槽构成移动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开启报警逃生窗采用普通窗户的推拉结构,能够在不损坏玻璃的情况下快速、安全地打开窗户逃生,提高了逃生的成功率,节约了修复成本;同时,使用双档锁控制窗户的开关,避免乘客在安全状态下误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全开启报警逃生窗如图1所示,包括窗框1和镶嵌在窗框1中的玻璃2,窗框1的一侧边通过铰链3与车体4连接,窗框1与车体4铰接边相对的另一侧边上安装有双档锁5,双档锁5通过连杆6与开启把手7连接,开启把手7的一端销接在车体4上,另一端与安装在车体4上的报警装置8的输入端连接,即开启把手7的一端与报警装置8的开关接触连接;在窗框1与车体4的周圈贴合面上设有密封条,以实现车窗的密封性能;在车体4的外侧还安装有与报警装置连接的开启把手,以方便意外事故发生时车外人员进行施救,同时在开启把手外设置带锁定装置的防护板,泊车时用防护板将开启把手锁住,防止随意打开车窗。
当意外事故发生时,车内乘客拉动开启把手7,从而带动连杆6使得双档锁5的第一道锁打开,此时车窗半开,开启把手7与报警装置8的开关相分离,报警装置8开启,报警器响起,照明灯闪烁,语音系统提示操作方法,以便于乘客进行下一步操作,继续拉动开启把手7,双档锁5的第二道锁打开,车窗完全开启。逃生窗采用内拉方式开启,耗力小,操作方便,整个过程只需要0.5秒,节省了逃生时间。另外,在正常状态下触动开启把手7时,双档锁5仅打开第一道锁,逃生窗只能开启一半,报警装置8会提醒乘务人员及乘客注意。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全开启报警逃生窗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全开启报警逃生窗采用平滑式玻璃窗,即玻璃窗的上、下侧边与设置在车体上的滑槽9构成移动副。
本实用新型的报警装置采用双电路供电,一条电路联接汽车电源,另一条电路联接外接电源,例如蓄电池。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例如,锁具除了为双档锁外,还可为一档锁。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欣,未经孙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26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应用螺杆膨胀机进行低温余热发电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旅行画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