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焊接端子的功率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17280.0 | 申请日: | 2009-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41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庄伟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银茂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5/00 | 分类号: | H01L25/00;H01L23/498;H01L23/49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樊文红 |
地址: | 211200 江苏省溧水县***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焊接 端子 功率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率模块器件,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工业标准安装和总线连接功能的功率模块。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的功率模块10包括塑料外壳、底板40、信号端子和功率端子50,底板40从上设有覆铜DBC(直接铜键合)基板30,DBC层30上分布有功率芯片20。以通用“62mm”功率模块为例:它通常为3个功率引线端子的功率模块10,安装孔定位93mm×48mm。用于IGBT时,电压范围分为600V,1200V和1700V。它的最大输出电流可达400A。电压升高时,输出电流下降。电路结构方面,该模块可用作单管、半桥和斩波器应用。
功率引线端子60直接钎焊在DBC基板30上,为减轻热应力疲劳,引线端子60底部通常设计成小截面,并加工成“S”形,以吸收铜材在热胀冷缩时的变形。但是,由于钎焊材料,如铅-锡共晶合金,铅-银共晶合金,它们的熔点比较低,在180C至220C之间。因此,在室温和工作条件下,钎焊材料已经处于蠕变状态。另一方面,铜质功率端子和覆铜陶瓷基板之间的热膨胀系数存在较大的差异,铜在模块使用温度范围内为17ppm/C,而覆铜陶瓷基板的热膨胀系数低于10ppm/C。两者之间在模块正常使用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而导致热应力;钎焊材料在热应力的反复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使钎焊点因疲劳而开裂失效。钎焊点开裂后,模块内外电流路径被打断,导致模块报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焊接端子的功率模块,避免因钎焊点疲劳导致模块报废。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焊接端子的功率模块,包括顶盖、底座、信号端子和功率端子,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在底板周边向上延伸的外壳;在外壳围成的空间内的底板上设有覆铜陶瓷基板,在覆铜陶瓷基板上分布有芯片,顶盖覆盖外壳围成的空间,所述覆铜陶瓷基板上设有若干功率端子支架,相邻的功率端子支架之间间隔相等,功率端子支架包括功率端子插槽和垫板,垫板设在插槽下方、覆铜陶瓷基板上,在功率端子支架和外壳之间,以及相邻的功率端子支架之间设有用于将功率端子支架定位的支撑;所述功率端子插入功率端子插槽内,功率端子引线端在垫板上,功率端子引线端通过高纯度粗铝线与覆铜陶瓷基板连接。
本发明通过在外壳内部设置功率端子支架,留出空间,将功率端子通过高纯度粗铝线与覆铜陶瓷基板形成“柔性”连接,避免了功率端子引线端直接与底板焊接产生应力疲劳,容易造成功率模块失效的问题。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功率端子两侧设有凸肩,功率端子安装到功率端子支架后,凸肩的高度与支架的表面齐平,保证了在顶板安装后,功率端子在垂直方向的运动受到限制,并使功率端子可以承受一定的向上拉力。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包括侧面支撑和底部支撑,底部支撑设置在所述垫板和外壳、底板之间,用于进一步固定垫板的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盖包括顶板和盖板两部分,顶板上设有固定功率端子的螺孔,所述功率端子支架设在顶板的前侧,功率端子支架、支撑和顶板结合为一体,即顶板作为功率端子支架的支撑,固定功率端子支架的位置。顶板和垫板结合为一体,顶板在超声波键合过程中在垂直方向对功率端子起到支撑作用,保证键合工艺的稳定、可靠。预弯后的功率端子可以直接安装到位,避免了端子在模块完成后的90度折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外壳一面留有缺口,缺口的两侧边设有预切口,用于安装盖板,所述盖板设有和外壳缺口相应的折弯部分,保证了超声波键合头的安全工作区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背景技术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功率端子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功率端子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外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银茂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银茂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72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SGLT2抑制剂的晶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丙型肝炎病毒抑制剂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