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67294.6 | 申请日: | 2009-09-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75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 发明(设计)人: | 舛冈富士雄;新井绅太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优尼山帝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21/8238 | 分类号: | H01L21/8238;H01L21/336;H01L21/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新宇;陈立航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 装置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 以具有柱状半导体层并将该柱状半导体层的侧壁作为沟道区域 且栅极电极围绕沟道区域的方式形成的纵型MOS晶体管 (vertical mos transistor)的SGT(Surrounding Gate Transistor:环 绕栅极晶体管)的构造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半导体装置的高集成化与高性能化,提出了一种 如下的作为纵型栅极晶体管的SGT(Surrounding Gate Transistor)(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188966):在半导 体基板表面形成柱状半导体层,并具有以在该柱状半导体层的 侧壁围绕柱状半导体层的方式形成的栅极。在SGT中,由于漏 极、栅极以及源极配置在垂直方向上,因此与以往的平面型晶 体管(planar transistor)相比,能够大幅缩小占有面积。
图22的(a)示出了使用专利文献1的SGT来构成的CMOS反 相器(inverter)的俯视图。图22的(b)示出了图22的(a)的俯视图中 的A-A’剖线的截面结构。
在图22的(a)以及(b)中,在Si基板301上形成N阱(well)302 以及P阱303,在Si基板表面上形成用于在N阱区域形成PMOS的 柱状硅层305、以及用于在P阱区域形成NMOS的柱状硅层306, 并以围绕各个柱状硅层的方式形成栅极308。形成在用于形成 PMOS的柱状半导体下部的P+漏极扩散层310以及形成在用于 形成NMOS的柱状半导体下部的N+漏极扩散层312被连接在输 出端子Vout上,形成在用于形成PMOS的柱状硅层上部的源极 扩散层309被连接在电源电位Vcc上,形成在用于形成NMOS的 柱状硅层上部的源极扩散层311被连接在接地电位Vss上, PMOS与NMOS的共通栅极308被连接在输入端子Vin上,由此形 成CMOS反相器。
作为SGT制造方法的一例,非专利文献1示出了一种工序流 程。图23示出了非专利文献1的形成SGT的柱状硅层和栅极电极 的工序流程的概要。以下说明该工序流程。使用图23的(a)所示 的硅基板,如图23的(b)所示,对硅基板402进行蚀刻,由此形 成柱状硅层403。如图23的(c)所示,将栅极绝缘膜404成膜。如 图23的(d)所示,将栅极导电膜405成膜。如图23的(e)所示,通 过CMP对栅极导电膜405以及柱状硅层上部的栅极绝缘膜404 进行研磨。如图23的(f)所示,回蚀(etch back)栅极导电膜405, 对围绕柱状硅层的栅极导电膜405进行加工使得成为期望的栅 极长度。如图23的(g)所示,通过光刻(litho graphy)来形成栅极 配线图案的抗蚀剂406。如图23的(h)所示,蚀刻栅极导电膜405, 形成栅极电极与栅极配线。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188966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Ruigang Li et al.,“50nm Vertical Surrounding Gate MOSFET with S-factor of 75mv/dec”,Device Reserch Conference,2001年,p.63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图23示出的SGT的制造方法中,存在以下问题。 在上述工序流程中,在栅极电极的干蚀刻(dry etching)中无法使 用通过监视等离子体(plasma)发光强度的变动来检测终点的方 法,因此必须使用指定时间的蚀刻。在这种情况下,栅极长度 会直接受到作业时的每一批、每个晶圆的装置的蚀刻速率 (etching rate)的变动的影响,因此栅极长度的偏差变得非常大。 如果栅极长度的偏差变大,则晶体管特性的偏差当然也会变大。
因而,为了减小SGT的特性偏差,必须使用能够在栅极长 度的蚀刻中吸收每一批、每个晶圆的蚀刻速率变动的终点检测。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用于决 定栅极长度的干蚀刻中,使用通过监视等离子体发光来检测终 点的方法,由此稳定地制造栅极长度。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优尼山帝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日本优尼山帝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72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