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164570.3 申请日: 2009-07-21
公开(公告)号: CN101692817A 公开(公告)日: 2010-04-14
发明(设计)人: 朱卫锋;曹明章;文伯健;孙华英;罗才宏;孔建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N43/88 分类号: A01N43/88;A01N43/84;A01P7/04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518102 广东***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杀虫 组合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具体为一种含有噻嗪酮的杀虫剂组合物,及其应用于防治植物上的抗性害虫。

背景技术

在农业生产中,繁殖量大、世代重叠明显的害虫,如飞虱、蚜虫、粉虱、白粉虱等害虫的抗性产生速度非常快,而开发新农药品种的速度远远跟不上害虫的抗性发展速度。这样一来,农药的复配就显得非常有价值,特别是作用机理不一样的药剂的复配,可以提高药效,并且延缓抗性的发展,以延长有效成份的使用寿命。

水稻稻飞虱:稻飞虱是同翅目害虫的代表之一,是水稻上常见的迁飞性害虫,其直接刺吸水稻汁液,使生长受阻,严重时稻丛成团枯萎,甚至全田死秆倒伏。根据稻飞虱抗性监测的结果,随着不断的迁飞,稻飞虱的抗性不断上升,这给稻飞虱的防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以往常用的吡虫啉、异丙威等单独使用对稻飞虱效果很差。

粉虱:粉虱是我国蔬菜、瓜果的重要害虫,分布全国,是北方大棚种植作物的主要害虫,包括烟粉虱和白粉虱。以成虫和若虫密集在叶片背面吸食植物汁液,分泌大量蜜露,引起煤污病的发生,还可传播病毒。近几年,我国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抗性明显,吡虫啉、噻嗪酮、异丙威等均效果很差。

噻嗪酮,英文通用名称buprofezin,化学名称2-特丁基亚氨基-3-异丙基-5-苯基-1,3,5-噻二嗪-4-酮。噻嗪酮属于噻二嗪酮化合物,虽不属于苯甲酰脲类,但它的杀虫原理与苯甲酰脲类杀虫剂相同,都是抑制昆虫几丁质合成。对飞虱、叶蝉、粉虱及介壳虫类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但是,该药剂对成虫无效,作用速度慢,且由于多年使用,很多害虫已对其产生抗性,从而导致防治效果明显下降。

氟啶虫酰胺,英文通用名flonicamid,是一种吡啶酰胺类昆虫生长调节剂,主要用于棉花、葫芦、水果、蔬菜、马铃薯、梨果和核果上。其作用机理独特,对害虫有很好的神经作用和快速拒食活性,与现有的杀虫剂没有交互抗性。但其单独使用的抗药性风险也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杀虫组合物。该组合物增效显著,防治谱广,对抗性害虫防治效果好,对产生抗性的稻飞虱和白粉虱的尤为明显;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组合物在害虫防治上的应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发明人通过大量的生物测定筛选,发现噻嗪酮与氟啶虫酰胺以一定比例复配,对抗性稻飞虱和白粉虱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对其他害虫,如白粉虱、蚜虫、烟粉虱、叶蝉等同翅目害虫也有良好的田间防治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采用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虫剂进行不同配比的生物活性测定,不同配比的活性测定后通常出现三种不同的情况:相加作用、拮抗作用、增效作用。以增效配比为有效成份配制成适合的制剂,用于防治农作物上的害虫,可以有效降低药剂的使用量,降低用药成本,延缓抗性的产生,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本发明采用噻嗪酮和氟啶虫酰胺进行生物活性测试,氟啶虫酰胺与噻嗪酮的质量比例为10∶1~1∶160,优选的比例为1∶10~1∶40。

本发明组合物在实际应用中加工成适合农业上使用的任意剂型制剂,优选剂型为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所述噻嗪酮和氟啶虫酰胺在制剂中的总质量含量为1%-90%,优选10%-50%。

本发明组合物制剂可用于防治植物上的抗性害虫,尤其适用于防治已对现有药剂产生抗性的害虫,特别适用于防治抗性飞虱和粉虱。

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产生以下有益效果:(1)组合物中的两种有效成分有增效作用,对抗性害虫的增效尤变明显,与单剂相比,明显提高了防治效果;(2)可以减少田间用药量,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减少对有益生物的危害;(3)组合物中两者有效成分的作用机理互不相同,组合物的应用有助于延缓害虫抗性发展,延长药剂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技术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发明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实施例一:噻嗪酮与氟啶虫酰胺对稻飞虱、白粉虱室内毒力测试

试验采用水稻褐飞虱与白粉虱为测试对象,具体方法为:

(1)试验药剂:

95%噻嗪酮原药(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

97.6%氟啶虫酰胺原药(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

将原药按常规方法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

(2)试验对象: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45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