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145690.9 | 申请日: | 2009-05-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73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 发明(设计)人: | 李豪捷;陈建良;廖一遂;邱振伦;陈冠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6F3/04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翟羽 |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市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面板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并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于工艺中即可检测电性的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无线移动通信和信息家电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为了达到更便利、体积更轻巧化以及更人性化的目的,许多信息产品已由传统的键盘或鼠标等输入装置,转变为使用触控面板(Touch Panel)作为输入装置,其中触控式液晶显示装置更为现今最流行的产品。
于已知内嵌式电容触控面板的工艺中,彩色滤光片与触控用的感测结构多设置于同一基板上,并且因为彩色滤光片多需采用双面工艺,因此感测结构可能于滤光片工艺中发生断路或短路的问题。目前,触控面板的工艺中测试大部分采用目视检查或是光学检查,少有电性检测的设计可供机台检测,这会使得目视正常但电性异常存在瑕疵的触控面板半成品续流到成品阶段或产品出厂检测时才能检测出缺陷,但是却已浪费了从瑕疵的触控面板产生之后的制造成本,并占用了原可供其他合格的触控面板使用的生产线,进而降低了生产线的利用率。
因此有需要提出一种可于工艺中找出缺陷的触控面板,以避免流入后续工艺徒增制造成本及减少产能利用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于感测线转接到周边金属导线的转接点放置检测接垫,用以在工艺中检测感测线的电性,提高触控面板的良率。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该触控面板包括基板、多条金属导线、多条感测线以及多个检测接垫。多条金属导线设置于基板表面,多条感测线配置于该基板上且分别电连接于该些金属导线。多个检测接垫分别位于该些感测线与该些金属导线的交接处,并电性连接对应的该感测线与该金属导线,用以检测该感测线的电性。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检测接垫为该金属导线的延伸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检测接垫为该感测线的延伸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多条感测线包括多条第一感测线,配置于该基板上并沿第一方向延伸;以及多条第二感测线,配置于该基板上并沿第二方向延伸,其中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相交。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些感测线选自氧化铟锡层与透明电极层其中之一。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些检测接垫位于该基板的周边区域。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基板;形成多条金属导线于该基板上;形成多条感测线于该基板上,该些感测线分别电连接于该些金属导线;以及形成多个检测接垫使其分别位于该些感测线与该些金属导线的交接处,并电性连接对应的该感测线与该金属导线,用以检测该感测线的电性。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多条感测线包括多条第一感测线,配置于该基板上并沿第一方向延伸;以及多条第二感测线,配置于该基板上并沿第二方向延伸,其中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相交。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检测接垫为该金属导线的延伸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检测接垫为该感测线的延伸部。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发明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触控面板的简略示意图;
图3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触控面板的第一方向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触控面板的第二方向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图1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2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触控面板的简略示意图。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1,触控面板1包括基板2、多条金属导线3、多条感测线4以及多个检测接垫5。基板2例如为透明基板。多条金属导线3设置于基板2表面,例如在基板1上形成一层金属层,金属层是经图样化为具有多条金属导线3的形式,以作为后续接线连接至面板外部之用。接着,在金属层上提供感测层,感测层是利用预定的绝缘图样而经图样化,以形成多条感测线4。该些感测线4配置于基板1上,且分别电连接于该些金属导线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56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