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噻虫嗪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39727.7 | 申请日: | 200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5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曹明章;文伯健;朱卫锋;孙华英;张洪;刘胜召;孔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51/00 | 分类号: | A01N51/00;A01N43/40;A01P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噻虫嗪 杀虫 组合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特别是含噻虫嗪的复配组合物及其防治害虫的应用。
背景技术
在农业生产中,繁殖量大、世代重叠明显的害虫,如飞虱、蚜虫、粉虱、蓟马等害虫的抗性产生速度非常快,而开发新农药品种的速度远远跟不上害虫的抗性发展速度。这样一来,农药的复配就显得非常有价值,特别是作用机理不一样的药剂的复配,可以提高药效,并且延缓抗性的发展,以延长有效成份的使用寿命。
噻虫嗪,英文通用名称thiamethoxam,化学名称3-(2-氯-5-噻唑基甲基)-5-甲基-N-硝基-4H-1,3,5-四氢。噻虫嗪属于第二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其作用机理为抑制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烟酸乙酰胆碱酯酶受体,进而阻断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造成害虫出现麻痹死亡。噻虫嗪具有触杀、胃毒、内吸性,且具有活性高、作用迅速快、持效期长等特点,特别对同翅目、缨翅目害虫具有很好的防效。但是,由于多年使用,很多害虫已对其产生抗性,从而导致防治效果下降。
吡丙醚,又名蚊蝇醚,英文通用名称pyriproxyfen,化学名称4-苯氧基苯基(RS)-2-(2-吡啶基氧)丙基醚,属于几丁质合成抑制剂,能抑制幼虫的发育。据报道,吡丙醚对同翅目、缨翅目、双翅目害虫均有高效,且对作物与环境安全。而目前在我国所登记的吡丙醚产品中,绝大多数属于卫生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蚊、蝇、蜚蠊等,在农作物上应用非常少。
目前噻虫嗪与吡丙醚的复配及其应用尚无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效杀虫组合物,另一目的是提供该组合物在害虫防治上的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发明人通过大量的生物测定筛选,发现噻虫嗪与吡丙醚以一定比例复配,对抗性稻飞虱和白粉虱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对其他害虫,如蓟马、蚜虫、烟粉虱、叶蝉等同翅目害虫也有良好的田间防治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杀虫组合物,其有效成分为噻虫嗪和吡丙醚,噻虫嗪与吡丙醚的质量比例为50∶1~1∶50,优选的比例为10∶1~1∶30。本发明组合物可以按目前已知的方法加工制成合适剂型的制剂,合适的剂型包括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所述噻虫嗪和吡丙醚在制剂中的总质量含量为1%-65%,优选5%-50%。
本发明组合物可用于防治危害农作物的害虫,尤其是防治稻飞虱、白粉虱、蓟马、叶蝉、烟粉虱、蚜虫等同翅目害虫,更尤其适合防治对常规药剂产生抗性的飞虱、粉虱等害虫。
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产生以下有益效果:(1)与单剂相比,明显提高了防治效果;(2)对抗药性稻飞虱、烟粉虱等抗药性害虫防治效果好;(3)可以大幅减少田间用药量,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减少对有益生物的危害;(4)组合物中两者有效成分的作用机理互不相同,组合物的应用有助于延缓害虫抗性发展,延长药剂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不同农药品种混配后,通常表现出三种作用类型,即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但具体为何种作用,无法预测,只有通过大量试验才能知道。复配增效配方,能明显提高实际防治效果,降低农药的使用量,有助于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速度。
本发明人通过大量的筛选试验,发现噻虫嗪与吡丙醚组合应用对稻飞虱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这从以下生物测定实例可以清楚看出。
生物测定试验例:
(1)试验药剂
98%噻虫嗪原药(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95%吡丙醚原药(上海生农生化制品有限公司);
将原药按常规方法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
(2)试验对象
水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采自海南陵水田间抗性品系,室内饲养第一代。
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Westwood):采自深圳玉律菜场,室内饲养第一代。
(3)试验方法
褐飞虱: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11-2008》,采用稻茎浸渍法:连根拔出健壮的分蘖期至孕穗初期的稻株,洗净,剪成15cm长的带根稻茎,3株一组,于阴凉处晾至表面无水痕。将稻茎分别在稀释好的药剂中浸30秒,取出晾干后,以浸湿的脱脂棉包住根部放入培养杯中,吸取3龄中期若虫放入培养杯中,每杯20头,置温度为27℃、光周期为16h∶8h(L∶D)的培养箱中饲养,清水对照,每一浓度重复3次。4天后检查死亡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97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偏心H型钢的组装工艺
- 下一篇:电动剃须刀内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