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身的后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32298.0 | 申请日: | 200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498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1 |
发明(设计)人: | 山田正和;野村幸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1/15 | 分类号: | B62D21/1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景刚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后部 结构 | ||
1.一种车身的后部结构,包括:
设置在所述车身的第一侧上的第一后侧部件以及设置在所述车身的第 二侧上的第二后侧部件,所述第一后侧部件和第二后侧部件朝向车辆的后方 向延伸,延伸部件分别安装在第一后侧部件和第二后侧部件的后部远端上;
后横梁部件,所述后横梁部件具有连接至所述第一后侧部件的第一端和 连接至所述第二后侧部件的第二端;
后中心部件,所述后中心部件具有在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连接 到所述后横梁部件上的连接部分,所述后中心部件平行于所述第一后侧部件 和第二后侧部件延伸;
其中,所述后中心部件包括可溃缩部分,当从所述车辆的后部朝向所述 车辆的前部施加载荷时,所述可溃缩部分可被压碎;
所述可溃缩部分设置在所述后中心部件与所述后横梁部件的连接部分 处并且由横截面减小部分形成,当从所述后中心部件的后部方向朝向所述连 接部分移动时,所述横截面减小部分减小所述后中心部件的横截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的后部结构,其中:
所述可溃缩部分包括构造成由所述载荷首先压碎的第一可变形部分,以 及构造成在所述第一可变形部分被压碎之后再被压碎的第二可变形部分,所 述第二可变形部分设置成比所述第一可变形部分更接近所述车辆的前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的后部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可变形部分包括印压凸出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的后部结构,其中:
所述后中心部件包括底表面和局部地环绕所述底表面的侧壁;
并且其中,所述凸出部分包括形成在所述底表面的第一凸出部以及形成 在所述侧壁中的第二凸出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的后部结构,其中:
所述第二可变形部分包括横截面减小部分,所述横截面减小部分从开始 点到所述连接部分减小所述后中心部件的横截面面积,所述开始点位于所述 连接部分的后面以及所述第一可变形部分的前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的后部结构,其中:
所述横截面减小部分由倾斜面形成,所述倾斜面从所述开始点到所述连 接部分阶段沿所述车辆的向上向前方向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的后部结构,其中:
当所述载荷从所述车辆的向后方向施加在所述后中心部件上,并且所述 后中心部件的可溃缩部分被压碎时,所述后中心部件构造成接触并且提升所 述车辆的后地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的后部结构,其中:
所述可溃缩部分由所述后中心部件的一部分中的凸出部分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的后部结构,其中:
所述横截面减小部分由沿着所述车辆的向上方向和向前方向从开始点 向所述连接部分倾斜的斜坡部分形成,所述开始点位于所述连接部分的后面 以及所述第一可变形部分的前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229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定位装置的门窗铰链
- 下一篇:桥梁吊索单绞线可抽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