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功率分流式CVT变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16059.6 | 申请日: | 2009-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3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发明(设计)人: | 潘国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37/02 | 分类号: | F16H37/02;F16H9/16;F16H1/28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1009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功率 分流 cvt 变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动系中的变速机构,具体讲就是无级变速器。
背景技术
CVT即英文Continuousl Variable Transmission缩略语,简称无级变速传 动或无段变速传动,采用了该机构的变速器称为无级变速器或变速箱,简称CVT 变速器。这种CVT变速器主要包括两个锥形盘和一个钢带链条组成,锥形盘就 是把两个圆锥形的盘片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带V型槽的驱动盘,通过锥形盘轴 向间距的改变来实现传动比的调节。推力钢带式CVT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已取得 了很大的进步,并在小型车上得到成功的应用和推广,但由于金属间摩擦系数的 限定以及带抗拉能力的制约,使得其在大扭矩传递中一直没有获得突破性进展, 使得CVT实际油耗和成本优势并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功率分流式CVT变速器的扭矩传递方法, 继续应用比较成熟的推力钢带式CVT变速,保持其原有的变速比及稳定性,同 时可以增大CVT的输出转矩。
实现上述扭矩传递方法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功率分流式CVT变速器的扭矩 传递方法,其特征在于:动力扭矩一路经由主动锥形盘组件、从动锥形盘组件 和其间设置的钢带与动力输出轴连接并实施扭矩传递,动力扭矩另一路经过齿 轮传动机构传递到动力输出轴,输出扭矩为上述钢带、主、从动锥形盘组件传 递扭矩和齿轮传动机构传递扭矩之合。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功率分流式CVT变速器,适于大扭矩的 传递。
技术方案是:动力传动机构包括三自由度行星机构、输入带轮轴机构,输 出带轮轴机构、功率分流中间过渡齿轮减速机构,各传动轴系都通过轴承固定 在箱体上,三自由度行星机构的输入端与动力相连,三自由度行星机构的输出 端有两个,一个输出端与输入带轮轴机构相连,输入带轮轴机构与输出带轮轴 机构机构之间设置传输钢带,输出带轮轴机构与扭矩输出轴轴向固定传递扭矩; 三自由度行星机构的另一个输出端与中间过渡齿轮减速机构相连,中间过渡齿 轮减速机构与扭矩输出轴上轴向固定的齿轮啮合传递扭矩。
基于对现今无级变速器技术难点及市场对其性能要求的考虑,本发明是在 原有应用比较成熟的CVT技术基础上,利用其原有的变速比及稳定性,着重增 大CVT的输出转矩。要想继续增大带的传力能力,由于金属间摩擦系数的限定 以及带抗拉能力的制约,使得增加带的转矩难以实现,因此本发明采用分流的 方式,保持原有带输出转矩不变,将转矩经过金属带与一组行星齿轮机构分流 再将转矩输出,使得输出转矩为两者传递转矩之和,从而增大CVT的输出转矩。 本发明使得大部分转矩经过中间齿轮传递输出,由于齿轮传动效率很高,因而 该机构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大大提高CVT的传递效率,提高整体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方法控制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传动机构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传动机构中行星轮的受力示意图;
图4是功率分流式CVT变速器的主视图;
图5是图4中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2,功率分流式CVT变速器的扭矩传递方法,动力扭矩一路经由 主动锥形盘组件、从动锥形盘组件和其间设置的钢带与动力输出轴连接并实施 扭矩传递,动力扭矩另一路经过齿轮传动机构传递到动力输出轴,输出扭矩为 上述钢带、主、从动锥形盘组件传递扭矩和齿轮传动机构传递扭矩之合。
优选采用的方案是:所述的齿轮传动机构包括与动力输入轴相连的行星轮 机构、中间过渡齿轮机构,动力扭矩一路经过所述的行星轮机构、中间过渡齿 轮机构传输到动力输出轴。
行星轮机构输出两路扭矩,其一路传递到主动锥形盘组件并带动从动锥形 盘组件和其间设置的钢带传递至动力输入轴;同时,另一路是由行星轮机构与 中间过渡齿轮机构配合传输到动力输出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60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