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菌种发酵制备含共轭亚油酸优质菜籽蛋白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91010.X | 申请日: | 2009-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2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志敏 |
| 主分类号: | A23K1/00 | 分类号: | A23K1/00;C12P7/64;C12R1/25;C12R1/07;C12R1/64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1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菌种 发酵 制备 共轭 油酸 优质 菜籽 蛋白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饲料资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混合菌种发酵制备含共轭亚油酸优 质菜籽蛋白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菜籽饼(粕)产量丰富,年产600多万吨。菜籽饼(粕)是菜籽经压榨 或浸提法去油加工后的副产物,经压榨后的副产物为菜籽饼,浸提法加工后的 副产物为菜籽粕。其潜在营养价值与脱脂豆粕不相上下,主要的营养特点为: (1)菜籽饼(粕)所含粗蛋白质一般在35-42%左右,从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来看. 菜籽饼(粕)的蛋白质营养价值略优于大豆饼,氨基酸平衡情况较好,是一种营 养价值很高的蛋白质。(2)菜籽饼(粕)含有较多矿物质,可提供钙、铁、锰、 磷、硒和镁。(3)和大豆饼相比,菜籽饼(粕)含有较多的胆碱、生物素、烟酸、 维生素B,而大豆饼含有较多的泛酸。(4)菜籽饼(粕)的粗纤维含量较高,约 为11%左右,而大豆饼只有7%,目前的解决办法是限制菜籽饼在饲料中的用量, 一般在饲料中添加不超过20%。(5)菜籽饼(粕)中含有硫代葡萄糖甙及植酸、 单宁、芥子碱等毒性物质或抗营养物质。针对菜籽蛋白的营养特点,如果能够 对其善加利用,充分利用这一天然蛋白质资源,既能拉长产业链,提高大农业 的经济效益,又可以有效缓解我国蛋白资源紧张的问题。
影响菜籽蛋白利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菜籽饼(粕)中含有毒性物质和抗营 养因子,其中最主要是的硫代葡萄糖甙和植酸。目前国内外对菜籽饼(粕)的 脱毒方法主要为理化脱毒法和生物学脱毒法,理化方法成本高,污染严重,营 养成分损失大,具有较大的缺陷。生物学方法分为酶法和微生物发酵法,酶法 是用植酸酶或木聚糖酶来处理菜籽饼(粕),微生物发酵法是利用微生物直接 分解毒物,与其它方法相比,具有条件温和、成本低、营养成分损失小等优点。
共轭亚油酸具有抗癌、促进生长、抑制脂肪累积、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等功 能,能提高猪、禽生长速度和瘦肉率,是当前药物、保健食品和动物营养等学 科的研究热点。但由于共轭亚油酸价格昂贵,饲料中添加成本过高,生产实践 中应用不多。因此,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家正在寻求其它提高畜产品中共轭亚油 酸含量的适用、低成本方法。
本发明通过多菌种混合发酵,一方面有效降低了菜籽饼(粕)中有毒物质 及抗营养因子的含量,另一方面使用能产共轭亚油酸的植物乳杆菌,生产含共 轭亚油酸、肽和多种氨基酸的功能性菜籽蛋白,在国内外尚无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旨在解决菜籽蛋白中有毒物质含量高的问 题,改善菜籽蛋白营养成分,并提供利用植物乳杆菌的发酵制备含共轭亚油酸 优质菜籽蛋白的方法,以提高菜籽蛋白在饲料中的添加量,缓解蛋白资源紧张 的问题。
该混合菌发酵法制备含共轭亚油酸优质菜籽蛋白的方法是:先将植物乳杆 菌、芽孢杆菌和霉菌批量扩培,再将菜籽蛋白去杂粉碎后,在菜籽蛋白粉中添 加麸皮、碳水化合物、植物油脂和水,混合搅拌均匀消毒灭菌后,将植物乳杆 菌、芽孢杆菌和霉菌菌株培养液接种到菜籽饼(粕)中,控温发酵。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1、菌种的培养
1)斜面活化培养:土豆100g,加500ml水煮沸30min再补水至500ml, 10g葡萄糖,10g琼脂。28℃恒温培养48h。
2)种子液制备:取2环新鲜斜面菌种接入种子培养液,28℃恒温摇 床培养48h,转速250r/min。
2、用种子发酵液对固体发酵底物培养基进行固体发酵
将菜籽蛋白与麸皮、玉米粉按70∶20∶10比例混合均匀成基础底物, 并按1%-3%的比例加植物油脂,自然PH值,高温高压灭菌。冷却至30-34 ℃时加入种子发酵液,接种量为3-6%,静置培养48-72小时。
3、烘干及粉碎得到产品
将培养的固体发酵产物,自然凉干至水份低于12%后粉碎制成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志敏,未经陈志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10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浅沟槽隔离结构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浮起输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