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2,3-丁二醇高效脱水制甲乙酮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83730.1 | 申请日: | 2009-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046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安;谢杨;程可可;周玉杰;刘宏娟;刘德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49/10 | 分类号: | C07C49/10;C07C45/52;B01J29/46;B01J29/76;B01J27/02;B01J37/02;B01J3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史双元 |
地址: | 100084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丁二醇 高效 脱水 制甲乙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产品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2,3-丁二醇脱水制备甲 乙酮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甲乙酮(简称MEK)是一种重要的低沸点溶剂,与多数烃类溶剂互溶,对高 固含量和粘度无不良影响,具有优异的溶解性和干燥特性,能与众多溶剂形成共 沸物,对各种纤维素衍生物、合成橡胶、油脂、高级脂肪酸具有很强的溶解能力, 在涂料、胶带、胶粘剂、合成革、油墨、磁带等工业部门具有广泛的用途。此外, 甲乙酮本身含有羰基及与羰基相邻接的活泼氧,易于发生各种化学反应,是一种 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和中间体,可生产高分子酮、环状化合物等,也可直接合成 甲乙酮过氧化物和甲乙酮肟,制备抗氧化剂、催化剂中间体、聚氨酯、硝酸纤维 素等,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李雅丽.甲乙酮生产技术及市场分析[J].精细与专用 化学品.2004,12(18):22-25)。
甲乙酮的生产方法有正丁烯法、正丁烷液相氧化法、丁二烯催化水解法、异 丁烯氧化法、丁烯液相氧化法、异丁苯法、异丁醛异构化法以及发酵法等十余种, 其中工业生产方法主要有正丁烯法、正丁烷液相氧化法和异丁苯(SBA)法。但 这三种方法均采用化石资源作为生产原料,并存在产物回收分离系统复杂,投资 高、能耗大,操作条件严格等问题。伴随着温室气体的排放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严 重危害和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枯竭,发酵制备的2,3-丁二醇经脱水制甲乙 酮的路线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较之石化合成法,2,3-丁二醇经脱水制甲乙 酮的方法,其工艺短、设备简单、投资少、成本低、生产操作方便、技术要求不 高。
Richard R.Emerson等利用体积浓度为2.1-10%的硫酸在138-180℃下催化不 同浓度2,3-丁二醇制备甲乙酮,MEK产率可达到90%(R.Emerson Richard,C. Flickinger Michael,T.Tsao George.Kinetics of dehydration of aqueous 2,3-butanadiol to methyl ethyl ketone[J].Ind.Eng.Chem.Prod. Res.Dev.,1982,21:473-477)。原化工部饲料添加剂技术开发中心研制开发的生 物发酵制备2,3-丁二醇及甲乙酮项目,利用玉米等可再生资源为原料,通过双酶 法制备葡萄糖,生物发酵制备2,3-丁二醇,然后经硫酸催化脱水制备甲乙酮。 王迪等利用klebsiella oxytoc菌发酵葡萄糖制得2,3-丁二醇发酵液,再将经过 离心去除菌体的该发酵液进行蒸馏获得甲乙酮,转化率为99%以上,收率95%以上 (王迪,王凡强,王建华.发酵法制备甲乙酮[J],精细与专用化学 品,2000,9:19-20)。但采用硫酸均相催化腐蚀设备,且产物分离步骤复杂。而固 体超强酸与硫酸相比,在催化反应中有许多优点,亦便于工业化。
目前,已报道的2,3-丁二醇脱水固体酸催化剂还很少。Tran Ai Van采用由 磺酸基和氧化铝载体组成的固体催化剂,催化2,3-丁二醇脱水制甲乙酮,但催化 剂易失活不稳定(A,V.Tran,R.P.Chamber.Dehydration of fermentative 2,3-butanedial into methyl ethyl ketone[J].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1987,29(3):343-351)。黄和等人(专利CN101293817A)采用 ZSM-5或NaY分子筛催化剂催化催化2,3-丁二醇脱水制甲乙酮,可实现较高的转化 率和选择性,但其原料浓度低,在反应过程中,须将大量不参加反应的水加热到 200~300℃,能耗较高。所以研发高效的2,3-丁二醇制甲乙酮脱水反应的催化剂, 并且开发配套的环境友好、低温稳定、操作范围广的脱水工艺有非常现实和长远 的意义。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837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取代呋喃的绿色合成方法
- 下一篇:绵茵陈中有机酸的分离富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