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固定于物体表面的指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89968.3 | 申请日: | 2008-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291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林敬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33 | 分类号: | G06F3/033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雪静;逯长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 物体 表面 指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指示装置,特别是一种可固定于物体表面的指 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化的成长,电子信息设备也跟着日益普及,已逐渐成为现 代人获取信息、知识或与他人沟通的重要媒介。而笔记本电脑由于携带 便利的特性,因此使用的人也日益增多。
笔记本电脑多半会设置触摸板(touch pad)作为输入装置,用来移 动光标、点选标的档案或连接,不过大多数的使用者还是习惯外接鼠标 作为输入装置,特别是在某些情况下,如在办公室内使用笔记本电脑进 行简报,鼠标在操作上的便利性还是高于触摸板。
然而,外接的鼠标在收纳或携带上相当不方便,如使用者需要将笔 记本电脑移动到另一处,由于鼠标与笔记本电脑为分离的个体,必须先 行收纳鼠标,否则在移动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将鼠标掉落在地面,造成鼠 标损坏。另外,因为外接式鼠标与笔记本电脑为分离个体,而易于被忘 记收纳或携带的情形,也不在少数。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固定于物体表面的指 示装置,让使用者在携带物体时,可同时携带本实用新型而不需另行收 纳。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固定于物体表面的指示装置, 包含:本体与吸附件。其中,本体具有开口;吸附件设置于开口且可旋 转地与本体连接,其利用被旋转而选择性地收容于本体内或露出本体, 当吸附件露出本体,指示装置利用吸附件而吸附于物体表面。
基此,本实用新型还包含:一板块,板块的形状配合本体的开口, 并枢接于本体。
再者,本实用新型还包含:闩锁件,设置于本体内,用以顶持板块; 及弹性件,连接闩锁件与本体。
此外,本体还包含至少一第一定位部,板块包含至少一第二定位部, 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结合而使板块定位于本体的该开口内。在此, 第一定位部可为凹孔,第二定位部可为凸柱,或第一定位部可为凸柱, 该第二定位部可为凹孔。
本实用新型以吸附件吸附于笔记本电脑或其它物体的表面,不会受 到背胶一次性黏贴的限制,并可于本实用新型固定在物体表面后,让使 用者在携带物体时,可同时携带本实用新型而不需另行收纳。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 容足以使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 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权利要求书及图式,任何熟习相关技艺 者可轻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目的及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翻转板块的示意图(一)。
图2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翻转板块的示意图(二)。
图2C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翻转板块的示意图(三)。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翻转板块的示意图(一)。
图3B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翻转板块的示意图(二)。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翻转板块的示意图(一)。
图4B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翻转板块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A、图2B及图2C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 所揭露的可固定于物体表面的指示装置1,包含有本体10、板块20、吸 附件30。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本体10为具有一容置空间120的壳体,其主要 包含一底面11与一顶面12。其中,底面11设有一开口110,顶面12由 一片或一片以上的板体所组成,并呈符合人体工学而可供使用者握持的 弧体状。
板块20与开口110的形状、大小相对应而楔合于开口110,并枢接 于本体10的底面11而可用以封闭容置空间120。在此,板块20与底面 11的枢接处至板块20周缘的距离小于等于容置空间120的高度,即其距 离小于等于底面11至顶面12顶端的距离,使板块20于旋转时其周缘不 会碰撞顶面12。
吸附件30设置于板块20上,随着板块20的旋转而选择性地收容于 本体10的容置空间120内或露出于本体10,其中,吸附件30的尺寸小 于等于板块20的尺寸,使其可随着板块20旋转而不会碰撞底面11或顶 面12。在此,吸附件30较佳地可为吸盘,但本实用新型非以此为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899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温太阳能真空集热管用复合型吸氢材料
- 下一篇:一种蓄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