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速器换挡定位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56592.6 | 申请日: | 2008-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061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田利红;朱新峰;夏良;尚爱琴;汪旭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齿轮一厂 |
主分类号: | F16H61/22 | 分类号: | F16H61/22;F16H61/24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锡麟;王桂忠 |
地址: | 201822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速器 换挡 定位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汽车变速器技术领域的装置,具体是一种变速器换挡定位器。
背景技术
对于配置手动变速器的汽车来说,换挡性能决定着汽车的品质,而换挡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变速器的换挡机构。目前国内、外汽车手动变速器中,采用选定位拨头类零件进行选换挡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结构,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固定在选挡换挡轴上的选定位拨头沿选挡换挡轴的轴向移动来实现选挡功能,通过绕选挡换挡轴轴心线的转动带动固定在拨叉轴上的拨叉拨动同步器齿套来实现换挡功能。现有变速器均采用了这种结构,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换挡时空挡定位不准确,换挡不平顺,换挡感觉不够清晰等问题,影响了驾车选换挡舒适性。
现有汽车AMT自动变速器换挡机构结构复杂,换档拨头在空挡时定位不准确,在重力作用下换档拨头的球头始终与选挡拨块槽侧面接触,而各档选挡拨块槽面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因此选档过程中存在摩擦阻力和卡滞感,因而在换挡过程中会造成换挡手感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变速器换挡定位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变速器换挡时空挡定位不准确,换挡不平顺问题,提高驾车选换挡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互锁壳体、定位销、定位拨头、选挡换挡轴和选挡拨块,其中:定位销设置于互锁壳体的上端,选挡换挡轴依次穿过互锁壳体和定位拨头,定位拨头活动设置于互锁壳体内部,选挡拨块连接于变速器的拨叉轴上,互锁壳体的卡脚设置于选挡拨块上部的槽内。
所述的互锁壳体的上端对称地设有两条定位挡边,定位挡边的间距与定位销的直径相匹配。
所述的定位销首端设有弹簧顶珠,该顶珠与定位拨头的上端相接触。
所述的定位拨头的上端设有凹槽,凹槽的凹面与弹簧顶珠为点接触,定位拨头的下端设有扁锤状结构的拨动体,用于接触选挡拨块实现换挡动作。
本实施例通过选挡换挡轴同时驱动定位拨头和互锁壳体进行同步轴向平行移动或同步径向转动,从而分别实现选挡或换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剖视图;
图2为互锁壳体立体图;
图3为定位拨头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互锁壳体1、定位销2、定位拨头3、选挡换挡轴4和选挡拨块5,其中:定位销2设置于互锁壳体1的上端,选挡换挡轴4依次穿过互锁壳体1侧面的套孔6和定位拨头3,定位拨头3活动设置于互锁壳体1内部,选挡拨块5连接于变速器的拨叉轴7上,互锁壳体1的卡脚设置于选挡拨块5上部的槽内。
所述的定位销2首端设有弹簧顶珠8,该弹簧顶珠8的直径为8mm且与定位拨头3的上端相接触。
如图2所示,所述的互锁壳体1的上端对称地设有两条拱形定位挡边9,该拱形定位挡边9的间距与定位销2的直径相匹配。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的定位拨头3的上端设有凹槽10,凹槽10的凹面直径为8.5mm,该凹槽10与弹簧顶珠7为点接触,定位拨头3的下端设有扁锤状结构的拨动体11,用于接触选挡拨块5实现换挡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齿轮一厂,未经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齿轮一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65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压切断调压器
- 下一篇:自控流体喷射引流提升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