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锡锌系无铅合金焊膏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31811.7 | 申请日: | 2008-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0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发明(设计)人: | 赵麦群;卢加飞;吕娟;李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K35/22 | 分类号: | B23K35/22;B23K35/26;B23K35/36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罗 笛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锡锌系无 铅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焊接电子元器件的焊接 材料,具体涉及一种锡锌系无铅合金焊膏,本发明还涉及该合金焊膏的制 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微型电子元件及高密度精细间距集成电路芯片的出现,表面组装 技术SMT迅速发展,在许多领域已经完全取代传统的电子组装技术,成为 电子产品整机组装的主流技术,并向窄间距、高密度、高精度、多功能、 免清洗和无铅化方向发展。
焊锡膏作为一种重要的焊接材料,广泛应用于表面组装工艺,具有固 定电子元器件、去除表面氧化膜、形成可靠焊点等作用,其质量的优劣直 接关系到表面组装组件的品质好坏。统计表明,60%~70%的焊接缺陷与焊 锡膏的质量有关,为保证焊接质量,焊锡膏普遍使用Sn-Pb钎料。
铅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的伤害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为减少电子 行业使用含铅材料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电子产品中的铅含量进行限制。因 此,Sn-Cu钎料系列成为最可能替代Sn-Pb钎料的产品。无铅钎料的物理性 能、钎焊工艺性能、焊接头的力学性能等方面应与Sn-Pb钎料接近,而且 成本不能过高。目前,有的无铅钎料合金可以直接使用,或对现行焊接工 艺进行微调就可替代含铅钎料。但也有一些很有前景的钎料合金,在使用 时需对现行焊接工艺做较大调整。
Sn-Zn系焊料在目前所开发出的焊料合金系中,以其较低的熔点、低廉 的成本、优异的机械性能和丰富的资源受到重视。由于其熔点与传统Sn-Pb 系焊料接近,可直接使用现有焊接工艺和设备,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和市 场前景。但其存在易氧化、耐腐蚀性差、在基板上的润湿性相对较低、可 焊性差等缺陷,在应用上受到限制。大量研究证明,通过添加合金元素, 可以提高Sn-Zn系焊料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从而提高润湿性。
现有的Sn-Zn系焊锡膏在SMT工艺过程中容易氧化,存在不能形成焊 点或焊点质量差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锡锌系无铅合金焊膏,将其应用于SMT工艺 过程中,具有抗氧化和较高的焊接质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合金焊膏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锡锌系无铅焊膏,按重量百分比,
由以下组份组成:
焊锡合金粉末 85%~90%
助焊剂 10%~15%
上述组份总量100%;
其中的焊锡合金粉末,按重量百分比,由8%~10%的锌、0.005%~1.0% 的稀土元素、0.001%~0.1%的铝和余量Sn组成,上述组份总量100%,
其中的助焊剂,按重量百分比,由15%~60%的改性松香、3%~20% 的活性剂、1%~10%的成膏剂、2%~10%的触变剂、0.1%~3%的苯并三唑、 0.1%~8%的三氯异氰脲酸和余量的有机溶剂组成,上述组份总量100%。
本发明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上述无铅焊膏的制备方法,具 体按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1:焊锡合金熔炼
按重量百分比,分别取锌8%~10%、稀土元素0.005%~1.0%、铝 0.001%~0.1%和锡,上述组份总量100%,将各组份混合,进行熔炼,得到 合金;
步骤2:制备焊锡合金粉末
采用雾化法,以氮气作为雾化气体,将步骤1得到的合金置于压力为 0.5MPa~1.0MPa、温度为400℃~500℃的条件下,雾化制得合金粉末,将 该合金粉末,通过筛选,制得粒度小于74μm的焊锡合金粉末;
步骤3:制备助焊剂
按重量百分比,分别取改性松香15%~60%、活性剂3%~20%、成膏 剂1%~10%、触变剂2%~10%、缓蚀剂0.1%~3%、添加剂0.1%~8%和 溶剂,各组份总量100%,将改性松香缓慢加入有机溶剂中,同时,加热并 搅拌,至改性松香完全溶解后,分别加入其它组份,继续加热搅拌,至所 有组份完全溶解,混合均匀,静置,制得助焊剂;
步骤4:制备焊膏
按重量百分比,分别取步骤2制得的焊锡合金粉末85%~90%和步骤3 制得的助焊剂10%~15%,混合均匀,即制得锡锌系无铅合金焊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18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检测恶意HTTP请求的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低速率等效语音水声通信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