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天然果蔬保鲜剂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62790.0 | 申请日: | 2008-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369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发明(设计)人: | 叶兴乾;魏云潇;刘东红;吕飞;刘芬;李俊;朱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B7/154 | 分类号: | A23B7/154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0027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然 保鲜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鲜剂、防腐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然果蔬保鲜剂。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果蔬的产量有了大量的提高,但由于果蔬生产有很强的季节性、区域性和易变性,果蔬在采后极易受物理、生理和病理等因素的影响而变质,造成严重的损失。据调查,我国果蔬的采后损失率约为20%~30%(参见:赵瑞平,我国果蔬贮运保鲜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北方园艺,1999,(6):28~29)。目前,世界上广泛用于果蔬贮藏保鲜的技术有常温贮藏、低温贮藏、气调贮藏、减压贮藏、电磁辐射贮藏、臭氧离子贮藏等,在这些贮藏保鲜技术中,果蔬保鲜剂作为一项必不可少的辅助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常温下也可作为一项独立技术被应用,显示出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果蔬保鲜剂可分为两大类,即化学合成果蔬保鲜剂和天然果蔬保鲜剂。长期以来,人们主要采用化学合成物质作为保鲜剂对贮藏的果蔬保鲜,虽有较好的保鲜防腐效果,但很多化学合成物质对人体键康有一定危害,严重的甚至会使人致癌、致畸、致突变毒性。出于人们对环境、健康等因素的考虑,果蔬防腐保鲜剂的研究逐渐在向天然、安全、有效的方向发展,化学杀菌剂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替代技术(如被膜、盐处理等)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但这些技术迄今尚未获得满意的商业效果。
我国对天然防腐保鲜剂的研究起步较晚,采用的材料主要是芸香料、菊科、樟科等食用香料植物或魔芋、高良姜等中草药制剂及荷叶、大蒜、茶叶、葡萄色素等提取物(参见:李滢冰、陈孝荣等,天然防腐剂的发展与应用,食品研究与开发,2000,21(2):9~10)。广泛筛选我国独特的天然果蔬保鲜剂,力求开发出更具特色的、可适合多种果蔬贮藏的系列产品,是我国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方向(参见:平凡,蔬果保鲜剂的应用,北方园艺,2004(6):6~7)。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天然、安全、广谱、有效的果蔬保鲜剂,解决果蔬防腐保鲜的问题。
一种天然果蔬保鲜剂,以总体积1000ml计,由下列原料组成:
谷维醇 1-2g
抗坏血酸 3-6g
维生素E 2-5g
赖氨酸 3-6g
植酸 0.5-1ml
大蒜精油 15-25ul
乙醇 25-55ml
水 余量。
一种天然果蔬保鲜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0.5-1ml植酸、1-2g谷维醇、15-25ul大蒜精油溶解于25-55ml乙醇(AR级,95%),制得乙醇溶液;将乙醇溶液、抗坏血酸3-6g、维生素E 2-5g、赖氨酸3-6g混合,加水溶解,用水定容至1000ml,制得天然果蔬保鲜剂,密闭低温避光储存。
本发明制备的天然果蔬保鲜剂中,谷维醇和赖氨酸具有防止色素降解及防霉的作用,对果蔬有良好的保鲜效果;抗坏血酸和植酸是还原剂,起抗氧化作用,有金属螯合作用,同时对谷维醇起增强效果;大蒜精油有杀菌防腐的功用。该天然果蔬保鲜剂使用简单,可浸泡果蔬或直接喷洒到果蔬上。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及效果为:该保鲜剂是天然的保鲜剂,对人体和动物无毒副作用,且对于果蔬腐烂具有良好的防腐作用,使用方法简便易行。如果结合常温贮藏、低温贮藏、气调贮藏、减压贮藏、电磁辐射贮藏、臭氧离子贮藏等技术一起使用,效果更加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0.5ml植酸、2g谷维醇、25ul大蒜精油溶解于25ml乙醇(AR级,95%),制成乙醇溶液;将乙醇溶液、抗坏血酸3g、维生素E 3g、赖氨酸3g混合,溶解于水中,定容至1000ml,制得天然果蔬保鲜剂,密闭低温避光储存。
用上述保鲜剂浸泡桃,另取同种同重量未经保鲜剂处理的桃作为对照,均在室温25℃下放置,7天后可观察到对照中桃的好果率为52.6%,且有异味;保鲜液处理的桃好果率为97.4%,无异味。
实施例2
将0.7ml植酸、1.5g谷维醇、20ul大蒜精油溶解于35ml乙醇(AR级,95%),制成乙醇溶液;将乙醇溶液、抗坏血酸5g、维生素E 5g、赖氨酸6g混合,溶解于水中,定容至1000ml,制得天然果蔬保鲜剂,密闭低温避光储存。
将上述保鲜剂喷洒到蒿苣上,室温25℃下放置,可使蒿苣的贮藏时间从原来1-2天延长至3-4天,且能延缓蒿苣切口色变。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27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