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慢性胃炎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54946.0 | 申请日: | 2008-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949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向军;安军永;王超;郑立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 | 分类号: | A61K36/906;A61K9/00;A61K9/48;A61P1/04;A61K35/37;A61K35/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35河北省石家***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药 组合 制备 治疗 慢性 胃炎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的新用途,具体地,涉及一种中药组合 物在制备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物中的应用,属中药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慢性胃炎(chronic gestritis)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的慢性炎 症或萎缩性病变,其实质是胃粘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由于粘膜特 异的再生能力,以致粘膜发生改建,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 的萎缩,甚至消失。本病十分常见,约占接受胃镜检查病人的80~90 %,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
早在1728年Stahl首先提出慢性胃炎的概念,1982年,我国慢性 胃炎学会会议将慢性胃炎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胃炎的病因学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周围环境的有害因 素及易感体质有关。物理的、化学的、生物性的有害因素长期反复作 用于易感人体即可引起本病。病因持续存在或反复发生即可形成慢性 病变。其中物理因素包括长期饮浓茶、烈酒、咖啡,过热、过冷、过 于粗糙的食物,可导致胃粘膜的损伤;化学因素包括长期大量服用非 甾体类消炎药如何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可抑制胃粘膜前列腺素的合成, 破坏粘膜屏障;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不仅可影响胃粘膜的血液循环, 还可导致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造成胆汁反流;各种原因的胆汁反流 均可破坏粘膜屏障;生物因素,细菌尤其是Hp(幽门螺杆菌)感染, 与慢性胃炎密切相关;免疫因素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血清中能 检出壁细胞抗体(PCA),伴有恶心贫血者还能检出内因子抗体(IFA)。 壁细胞抗原和PCA形成的免疫复体在补体参与下,破坏壁细胞。IFA 与内因子结合后阻滞维生素B12与内因子结合,导致恶性贫血。其他 诸如心力衰竭、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营养不良都可引起慢性胃炎。 糖尿病、甲状腺病、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干燥综合征患者同时 伴有萎缩性胃炎较多见。胃部其他疾病如胃液、胃息肉、胃溃疡等也 常合并慢性萎缩胃炎。遗传因素也已受到重视。
慢性胃炎尚无特效疗法,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预后良好,少数可 以演变为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伴有重度肠腺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者 有癌变的可能[实用内科学.陈灏珠.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0版.]。
中医药具有作用多环节、多靶点、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等特点, 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证实中医药以健脾消积、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为 原则,对慢性胃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是在第200410012347.4号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发明,在此全 文引用该专利文件记载的内容。上述专利未公开该中药组合物在治疗胃 炎中的应用。本发明在其基础上进行了相关研究,提供了该中药组合物 在制备治疗胃炎药物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的新用途,具体地,涉及一种中药组合 物在制备治疗慢性胃炎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临床提供一种药材配伍合理、治疗效果理想、 无毒副作用的有效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物。
本发明所述中药均可按照《全国中药炮制规范》或《中药大辞典》 进行炮制。本发明药物是由如下重量份比例的原料药制成的:
黄芪120-360 女贞子100-300 人参30-95 灵芝30-95
莪术65-195 白术30-90 半枝莲65-195 绞股蓝120-360
茯苓30-95 鸡内金15-45 蛇莓65-195 白英65-195
茵陈65-195 徐长卿65-195 土鳖虫10-30 白花蛇舌草65-195。
优选的,该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黄芪120 女贞子300 人参30 灵芝95 莪术65
白术90 半枝莲65 绞股蓝360 茯苓30 鸡内金45
蛇莓65 白英195 茵陈65 徐长卿195
土鳖虫10 白花蛇舌草195。
或
黄芪360 女贞子100 人参95 灵芝30 莪术195
白术30 半枝莲195 绞股蓝120 茯苓95 鸡内金15
蛇莓195 白英65 茵陈195 徐长卿65
土鳖虫30 白花蛇舌草65。
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49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