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与猪生长和肉质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的克隆及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48411.2 | 申请日: | 200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883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1 |
发明(设计)人: | 刘榜;彭勇波;樊斌;余梅;朱猛进;徐学文;彭中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N15/12;C12N15/10;C12N15/11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70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长 肉质 性状 相关 分子 标记 克隆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畜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与猪生长和肉质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的克隆及应用。
背景技术
猪肉是动物性蛋白的主要来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猪肉需求数量和质量在不断的增长。培育生长速度快、肉质优良的种猪是满足消费者对猪肉需求增长的有效途径。培育和生产生长速度快、肌肉品质高的种猪已成为我国养猪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生长性状和肉质性状均属于数量性状,由多基因控制。在生长的性状改良上,过去的近30年中,通过对生长性状中达100Kg体重日龄和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ADG)等表型的选择,猪生长速度取得了较大的遗传进展,但随着表型值的提高,通过直接表型选择进一步提高猪生长速度取得的遗传进展有限,而且表型选择存在遗传改良时距长的缺点,抑制了猪生长速度改良的遗传进展。
另外,有研究表明,随着猪生长速度的提高,猪肉品质存在下降的趋势,主要表现在肌内脂肪含量下降、水分含量上升,猪生长速度和肌肉品质性状存在负相关。因此,优质猪育种已将提高肌肉品质列为猪育种目标之一。当前对猪肉质性状度量上,衡量指标较多,包括了肉色、pH值、系水力、肌内脂肪含量、嫩度等多个指标。但对这些性状的度量均须屠宰后才能度量,不仅加大了选择的成本,而且也限制了其遗传进展。
如何在遗传上进一步提高猪生长速度的同时,使肌肉品质保持在一定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课题。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寻找控制生长或肉质性状的主基因(major gene)或与其连锁的分子标记,从而通过分子标记实施早期选择及间接选择。同时,基因的多效性也决定了通过基因型的选择达到选择猪生长速度的同时,使肉质性状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具有可行性。
在猪生长性状相关候选基因的鉴定方面,最成功的例子就是氟烷基因(又称兰尼定受体1基因,即RYR1基因)的发现并用于育种实践。另外,生长激素(GH)基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2)基因由于在生长轴中调控地位的重要性而被作为肌肉生长性状的候选基因。抑肌素基因(MSTN)也被确定为影响肌肉生长的重要候选基因。此外,肌细胞生成素基因(MYOG)也被认为和生长速度及瘦肉率相关。同时,猪IGF-1、PIT-1、Leptin基因等均被认为与猪的生长有关。
关于肉质性状相关候选基因的鉴定方面,除氟烷基因被发现与PSE(Pale Soft Exudative)肉产生有关外,酸肉基因RN(又名PRKAG3)的鉴定也是成功的例子之一。钙蛋白酶抑制蛋白基因(CAST)作为影响嫩度的一个标记在生产中也得到应用。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gene,H-FABP)和脂肪组织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adipocyt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gene,A-FABP)也被证明是影响肌内脂肪含量(intramuscular fat,IMF)的候选基因。
由上可知,尽管在猪肌肉生长和肉质性状相关候选基因鉴定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能够真正用于育种实践的影响生长和肉质的分子标记还很有限,进一步寻找猪产肉和肉质相关的候选基因及分子标记是非常必要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84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