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相变纳米晶体管单元器件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037819.X 申请日: 2008-05-22
公开(公告)号: CN101587905A 公开(公告)日: 2009-11-25
发明(设计)人: 周伟民;宋志棠;钮晓鸣;刘彦伯;闵国全;李小丽;万永中;张静;封松林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市纳米科技与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主分类号: H01L27/24 分类号: H01L27/24;H01L21/822;G11C11/56;G11C16/02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00237上海市***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相变 纳米 晶体管 单元 器件 及其 制作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相变晶体管器件单元及其制作方法,属于纳米制造和纳电 子器件领域。

背景技术

相变存储器是基于Ovshinsky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Ovshinsky电子效益 的存储器,又称为CRAM。相变存储器是一个两端薄膜器件,薄膜材料主要使 用的是硫系化合物Ge2Sb2Te5(GST),利用电能GST在晶态(低阻)和非晶态(高 阻)之间相互转换实现数据的写入和擦除。但是由于制作工艺的限制,在最初 的30多年内几乎没有发展,直到近些年随着半导体技术快速发展以及市场巨大 的需求,CRAM技术才逐渐显示出来,并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下一代主要存储 技术。然而,目前相变存储器还存在许多问题,离商业化还有一段距离,如最 重要的问题是写电流(Ireset)过大。解决此问题主要有两方面:(1)对器件几 何尺寸优化,减少GST相变材料与电极的接触面积;(2)对相变材料进行优化 改性,设计出相变材料的最佳组份。Samsung公司在GST中掺N,明显提高了 GST的电阻率,这样就降低了操作电流。采用GST薄膜CRAM的Reset电流 为1.5mA,掺杂N后,电流降为0.6mA。耐久性能实验显示,经过2×10-7次循 环后,掺杂N的存储器的开关比大于10,而未掺杂的开关比仅为2[Horri,H,Yi  JH,Park J H,etc“A novel cell technology using N-doped GeSbTe film for phase  change RAM,”Symposium on VLSI technology,2003,177-178]。

纳米材料具有量子尺寸效应、小体积效应、表面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等,这使得纳米体系材料的光、电、磁、热等物理性质与常规材料表现不同, 出现许多新奇的特性。2005年Nature报道了Philips研究实验室用相变纳米线 作为存储材料的存储结果。实验中用光刻工艺实现了Sb/Te相变材料纳米线, 其纳米线周围被SiO2包裹,具有低热导和低功耗和低电流。减少纳米线的长度 (50nm)就减少了阈值电压(0.7V),测试结果表明,其读写速度比Flash快 100-200倍,期望可以代替动态RAM[Nature.Mater.(2005)4(4),347]。

集成电路的基础是三极管和场效应晶体管(MOSFET)。随着下一代纳米 器件的发展,出现了纳电子器件模型有:双栅FET,环绕栅FET和势垒FET等。 其中环绕栅FET结构最优,可能成为纳电子主流模型,其器件沟道的长度更容 易实现30nm以下甚至更小,具有低功耗和高密度集成特点。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研究所提出了一种相变薄膜场效益晶体管,用相变材料 代替了场效应晶体管里的硅,实现了多级存储性能。[参见中国专利:申请号 200610024614.9,公开号CN1845339A,公开日期2006年10月11号]。日本学 者也提出了相变薄膜效益晶体管的概念。[Microelectronic Engineering 73-74 (2004)736-740]。这为本发明提供了理论依据,即晶体管具有存储特性。经对现 有的文献检索发现,至今还没有报道过纳米同轴环绕栅相变存储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相变晶体管器件单元及其制作方法,与现有的半导体加 工工艺兼容性良好、工艺简单、实现栅-源-漏自对准,提供芯片集成密度。 真正实现相变存储器的高集成度、高速、低压低功耗以及大容量的特点。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包含以下步骤:一种相变晶体管器件单 元的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提供Si衬底,在Si衬 底上制备下电极;步骤二,在所述下电极上制作柱状相变材料;步骤三,在所 述柱状相变材料周围生长一层栅介质,再在所述栅介质周围包裹一层金属栅极; 步骤四,在所述金属栅极上旋涂一层光刻胶,等离子刻蚀,光刻胶作为掩模来 控制金属栅极长度,再用等离子刻蚀掉留下的光刻胶;步骤五,在所述金属栅 极周围沉积SiO2介质;步骤六,在所述SiO2介质上沉积金属层作为上电极;步 骤七,然后退火,引线,封装,形成相变晶体管器件单元。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纳米科技与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未经上海市纳米科技与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78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