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枣产品加工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5564.7 | 申请日: | 2008-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8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徐学力;张仁侠;姜明纳;徐娜;徐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学力 |
主分类号: | A23L1/212 | 分类号: | A23L1/212;A23L2/02;A23L1/064;A23L1/28;A23L1/29;C12G3/00;A23D7/02;A23J3/14;A23N15/00;B44C5/02;B44C1/28;B44C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5200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产品 加工 制作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枣产品加工制作方法,属枣产品加工制作方法技术领域。
二、技术背景
枣,富含维生素铁、钙、磷等多种营养物质,是为上等补品。民间流传谚语:“五谷加小枣,赛过灵芝草”,可见枣被人们视为极好的滋补营养品,据《神农本草》、《本草纲目》记载:枣有健脾养胃、益血壮神之功效。现代研究表明:红枣对气血不足、贫血、肺虚咳嗽、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败血病和过敏性紫癫等均有裨益,是被国内外医疗保健界重视的营养滋补品。
有关资料报道,不完全统计,全国的大田规范化种植约3000万亩,而中国的华人遍布居住世界各地,具有传统食枣的习俗,枣的加工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有干枣、蜜枣、酒枣、玉枣、枣汁、枣酒、枣醋、枣香精等。然而枣的加工一直没有形成一个单独连续产业。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技术及其他方面的原因,不能充分利用枣的整体能源,造成了能源浪费。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枣产品加工制作方法,将人们浪费的鲜枣等外品及枣加工下脚料进行二次利用加工成食用的原料和绿色环保的工艺品、日用品、室内装饰、装饰材料和有益人体健康的补品、副食品、水、酒、饮料等,以及提取多种营养成份:如氨基酸类的微量元素等,能为社会创造很高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枣产品加工制作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以下加工工序
(一)、将采后的等外级鲜枣果,去除杂污,经打浆机破碎、裘磨,过滤器分离出枣酱、枣汁、枣皮、枣核,并单一置放;
等外级鲜枣果的打浆机设计:打浆机转速为120-1000转/分之间,倒入枣果时先快后慢;
因枣果的品种不同,它本身所含的水汁和粗纤维、糖份不一,可根据破碎程度的稠度,加以相应的去离子水便于过滤;在打浆前或者后添加抗氧化剂-植酸等以防止氧化、褐变。
(二)、将上述得到的枣制品的枣酱、枣汁加温蒸煮,在70-120℃温度条件下持续40-60分钟;
将枣核加温蒸煮,在70-120℃温度条件下持续40-60分钟,枣核与附于表皮的余肉质开始脱离,枣核由生白变成自然的枣红色,枣肉糖化和熟化后变为深紫红色,即枣泥的本色,裘磨后取出枣泥,经快速冷却至30-40℃;
(三)、将(一)(二)加工后的原料再利用
1、制作枣泥、枣粉:以枣核上附着的枣肉为原料,经过水洗、熟化、高温蒸煮、灭菌后,加工成枣泥产品;
以枣核上附着的枣肉为原料,经烘干、粉碎、灭菌,枣肉经磨细加工成枣粉;
2、制作枣酱、枣卷:以上述(二)中熟化的枣泥为原料,加去离子水稀释成可溶物含量18-22%,经多次过滤和离心分滤得酱泥,将上层最粗的酱泥颗粒取出,作为枣泥的原料;将中层的酱泥经120-140目筛网过滤得到的浆状体作为枣酱的原料;下层低于120-140目所得的稠状物的酱泥,加工成枣卷;
3、制作枣汁、枣酒、枣饮料:采用上述(一)中得到的枣汁为原料,可溶物达10-20%,添加抗氧化剂等添加剂制成枣汁、枣酒、枣饮料;
4、制作枣油:将上述(二)中得到的枣红色枣核入加温器内,加温至50-80℃,在6-10小时中,随时捞出上浮的紫黑色膜状油粘物,集中一定产量后,提纯,细滤后浓缩,用去离子水洗后再浓缩,重复N次,用活性碳脱色,经树脂交换后,达到国家质量检验标准为宜;
5、制作枣果胶:果胶的提取是采用上述(一)中得到的枣汁为原料,可溶物含量30%以上,采用人工加温发酵或自身发酵,待上浮透明状体捞取后,过滤,然后集中加温50-70℃提纯,将杂物泡沫滤掉,得干净透明的胶状液体,测试含量的比例,提出多余的水份,得要求标准纯度后脱去原胶色,进行树脂交换,经化验合格后,30-40℃进行浓缩;
6、制作氨基酸:氨基酸类的微量元素从上述(一)中得到的枣肉、枣汁中提取,用盐酸、PH为2的离子水溶液浸泡2-4小时,期间搅动让盐酸均匀浸入,然后将溶液抽滤净化和分离,使溶液中的粗纤维和大量的糖份水解,加氢氧化纳中和至PH6.5-PH7.0之间,取出微量的粗氨基酸制品,可根据需求进行深度提纯。
(四)、将(一)(二)加工后产生的枣核加工利用
1、枣核预选:将枣核用机械筛选出不同标准、规格的单一型号,单一加工使用,筛后使枣核水份降至8%以内;
2、枣核加工工艺流程:
钻孔法:采用单头、多头、数控电钻钻孔,可根据产品的需求,以纵向、横向进行钻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学力,未经徐学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55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