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车随动锁闸用防尘盖组合件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41005.4 | 申请日: | 2007-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677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16 |
发明(设计)人: | 孙浙勇;孙胜峰;刘新振;鲁荣喜;徐高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泽交通器材(泰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J23/00 | 分类号: | B62J23/00;B62H5/18 |
代理公司: | 泰州地益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云鹏 |
地址: | 2253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车 随动锁闸用 防尘盖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电动车随动锁闸用防尘盖组合件涉及在电动车随动锁闸上应用的防尘盖的外壳和翻盖的组合件。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电动车随动锁闸上应用的防尘盖其外壳和翻盖之间密封不够严密,水和灰尘等杂物易从外壳与翻盖的转动间隙之间进入到锁芯,使锁芯等锈蚀而运转不灵活,为此,应设计一种新型的电动车随动锁闸用外壳和翻盖组合成一体的防尘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车随动锁闸用防尘盖组合件,防尘盖翻盖的转动轴插入安装在防尘盖外壳的支撑凸块的转动轴安装槽内,使得防尘盖的翻盖与防尘盖的外壳之间能保持密闭状态。
一种电动车随动锁闸用防尘盖组合件,防尘盖组合件(1)由外壳(2)和翻盖(3)组成,其特征在于翻盖(3)的轴座(8)上的转动轴(24)插入安装在外壳(2)的支撑凸块(15)内的转动轴安装槽(26)中,翻盖(3)的内侧圆弧面(4)与外壳(2)的内凹平面(13)相配合;翻盖(3)的内凹圆弧面(9)与外壳(2)的支撑凸块(15)相配合;翻盖(3)的翻盖外弧面(10)与外壳(2)的外壳外弧面(12)平滑相配合,形成整体的外凸圆弧面。
本实用新型电动车随动锁闸用防尘盖组合件设计的原则是当防尘盖组合件的翻盖与外壳相配合时,两者相密闭配合,水和灰尘等杂物不会通过其连接部分以及其他部分进入到外壳内,从而使电动车随动锁闸的锁头内不会有异物进入。
现在,对本电动车随动锁闸用防尘盖组合件的结构和形状说明如下:
本电动车随动锁闸用防尘盖组合件由外壳和翻盖两者组成。外壳为长方形空腔壳体,由右侧面、左侧面、前侧面和后侧面通过前右圆弧角面、前左圆弧角面、后左圆弧角面和后右圆弧角面连接围构而成;在外壳的顶面四角处为外壳外弧面,在四个外壳外弧面间为内凹平面,在内凹平面中间为锁芯孔,在内凹平面前部和两外壳外弧面前部之间有手掰凹槽,以便掰开翻盖,在两外壳外弧面后部之间各有一块支撑凸块,在两块支撑凸块内各有一个转动轴安装槽,转动轴安装槽为开口内凹圆槽;在外壳底部的右侧面和左侧面内侧中部各有一块斜卡口,以便使外壳能卡紧在锁套上。
翻盖的外顶面为外凸的翻盖外弧面,翻盖的内侧外圈有一圈内侧圆弧面,内侧圆弧面后部两侧分别与内凹圆弧面相连接,在内侧圆弧面内为翻盖内平面,在翻盖内平面上有几个围成一圈的圆弧凸块,在每块圆弧凸块外侧下端部各有一块外凸锁紧块,翻盖的圆弧凸块锁紧块与外壳的锁芯孔内圈相配合;在翻盖后端有轴座,在轴座的两侧面分别与外壳的支撑凸块内侧面相配合,在轴座两侧安装有转动轴,两侧的转动轴分别安装在外壳支撑凸块的转动轴安装槽内。
本实用新型电动车随动锁闸用防尘盖组合件的优点是:翻盖和外壳之间的密闭性能好,可防止水灰尘等杂物进入本防尘盖组合件内,从而可保证锁头性能可靠地运转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电动车随动锁闸用防尘盖组合件(1)正面三维示意图。
图2:为本电动车随动锁闸用防尘盖组合件(1)的外壳(2)正面三维示意图。
图3:为本电动车随动锁闸用防尘盖组合件(1)的外壳(2)反面三维示意图。
图4:为本电动车随动锁闸用防尘盖组合件(1)的外壳(2)主视示意图。
图5:为本电动车随动锁闸用防尘盖组合件(1)的外壳(2)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电动车随动锁闸用防尘盖组合件(1)的外壳(2)在图4中A-A向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电动车随动锁闸用防尘盖组合件(1)的翻盖(3)正面三维示意图。
图8:为本电动车随动锁闸用防尘盖组合件(1)的翻盖(3)反面三维示意图。
图9:为本电动车随动锁闸用防尘盖组合件(1)的翻盖(3)主视示意图。
图10:为本电动车随动锁闸用防尘盖组合件(1)的翻盖(3)左视示意图。
图11:为本电动车随动锁闸用防尘盖组合件(1)的翻盖(3)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泽交通器材(泰州)有限公司,未经唐泽交通器材(泰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10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