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固态光源模块及半导体固态光源模组无效
申请号: | 200710202396.8 | 申请日: | 2007-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0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发明(设计)人: | 曹治中;徐智鹏;江文章;王君伟;赖志铭;徐弘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沛鑫半导体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8/00 | 分类号: | F21V8/00;F21V17/10;F21V23/06;G09F9/33;F21Y101/02;F21Y1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00上海市松江区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 固态 光源 模块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是一种模组化的半导体固态光源模块及半导体固态光源模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显示看板多采用冷阴极荧光灯作为光源,而且大都采用灯箱的结构。灯箱中设置至少一个冷阴极荧光灯作为光源。冷阴极荧光灯主要利用灯管两端的冷阴极电极产生电场,使管内离子高速撞击电极并使电极产生二次电子,灯管内的水银分子受二次电子撞击后激发辐射出紫外线,紫外线激发涂布于在管壁上的荧光层,荧光层将紫外线转换为可见光。但是,冷阴极荧光灯因为工作原理导致其体积较大,又,因为水银蒸气的存在,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发光二极管(LED)由于具有亮度高、寿命长、无水银等优点,近年来广泛应用于照明设备、液晶显示装置(LCD)的背光模组中,在此,一种新型LED可参见Daniel A.Steigerwald等人在文献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Topics in Quantum Electronics,Vol.8,No.2,March/April 2002中的Illumination With Solid State LightingTechnology一文。但是,该种背光模组是将大量发光二极管以较高密度设置在一块电路板上形成发光二极管阵列,因为不同显示面板需要不同尺寸的背光模组,因此,需要设计不同的发光二极管阵列。当发光二极管阵列中的少量发光二极管损坏时,需要更新整块发光二极管阵列,因此增加了LCD的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模组化的半导体固态光源模组实为必要。
一种半导体固态光源模块,其包括一个电路板、至少一个半导体固态光源和至少一个导光板,所述至少一个半导体固态光源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至少一个导光板耦合在所述半导体固态光源的出光面上,所述电路板侧面具有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为凸起或凹槽,所述凸起或凹槽用于将所述电路板与其它半导体固态光源模块的电路板拼接相连。
一种半导体固态光源模组,其包括至少两个半导体固态光源模块,所述半导体固态光源模块包括一个电路板、至少一个半导体固态光源和至少一个导光板,所述至少一个半导体固态光源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至少一个导光板耦合在所述至少一个半导体固态光源的出光面上,所述电路板侧面具有连接端,所述至少两个半导体固态光源模块通过所述电路板拼接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半导体固态光源模块被模组化,多个相同的半导体固态光源模块可拼接在一起形成大面积的显示装置,由于半导体固态光源模块是通过拼接的机械方式连接,因此,组装方便;当某一半导体固态光源模块损坏时,拆下维修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半导体固态光源模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半导体固态光源连接方式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电路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半导体固态光源模组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半导体固态光源连接方式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半导体固态光源模组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半导体固态光源连接方式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半导体固态光源模组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半导体固态光源连接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其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半导体固态光源模组10,如发光二极管模组。该半导体固态光源模组10包括三个结构相同的半导体固态光源模块14。
半导体固态光源模块14包括一个电路板13、三个半导体固态光源18和一个导光板16,导光板16设置在半导体固态光源18的出光面上。
请一同参阅图3,电路板13具有电源接口131、第一凸起132、第二凸起133、及分别与第一凸起132、第二凸起133相对的第一凹槽134和第二凹槽135。电源接口131用于接通电源,电路板13上的第一凸起132插入相邻电路板13的第一凹槽134中,电路板13的第一凹槽134收容相邻电路板13的第一凸起132;电路板13的第二凸起133插入相邻电路板13的第二凹槽134中,第二凹槽135收容相邻电路板13的第二凸起133。
三个半导体固态光源18串联连接,半导体固态光源18具有一个正极181和一个负极182。串联连接的第一个半导体固态光源18的正极181与外部控制单元100相连,三个最末半导体固态光源18的负极182分别形成连接部183,连接部183与电源端131相连以使半导体固态光源18与电路板13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沛鑫半导体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沛鑫半导体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2023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分子智能秸秆气化炉的生产技术
- 下一篇:弹力定压输液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