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插头内架以及该插头内架与端子的组合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60606.1 | 申请日: | 200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549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发明(设计)人: | 苏敦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建通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05 | 分类号: | H01R13/405;H01R4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头 以及 端子 组合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头内架构造。
背景技术
一般日常生活与工业运转,电器或电气用具的使用,其交流电的电力来源,主要是凭借一电线插头与插座接合,并传导电流至电器或电气用具。一般插头射出成形的作业方式,是当端子经压线作业完成后,将端子置入一内架本体,再将其置入插头外壳的模具内,进行一体射出成形。可知,此种背景技术,有一种具有可以卡固端子的功能的内架,主要是在内架所设提供端子插设的孔洞内,孔壁两侧设有两个相互对应的凸柱,但是其问题在于由于端子必须贯穿所述的孔洞,而在贯穿的路径上易造成端子表面刮伤的缺陷;且由于孔壁两侧设有两个相互对应的凸柱,在内架本体的结构上,必须有足够的空间,因此材料较为耗费。
另有不具卡固功能的内架,其结构虽然简单,但其问题在于放置在插头壳体的模具内部时并无卡制结构与功能,因此经由一体射出成形而形成具有插头外壳的过程当中,由于射出成形时是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因此,往往使得插头成品合格率不佳,且影响端子外露长度,不符合安全规范的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头内架以及该插头内架与端子的组合构造,改善现有技术在插头射出成型中存在的种种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插头内架,包括一内架,所述的内架包括一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的两个相对的外侧部各设有一卡榫,在一端子插置于插头的状态下,所述的外侧部的方向与端子相互垂直,所述的卡榫包括一具有钩缘,且相互对应的第一瓣体与第二瓣体,且两个瓣体之间设有一剖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一种插头内架与端子的组合构造,包括一内架和两个端子,所述的内架包括一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的两个相对的外侧部各设有一卡榫,在一端子插置于插头的状态下,所述的外侧部的方向与端子相互垂直,所述的卡榫包括一具有钩缘,且相互对应的第一瓣体与一第二瓣体,且两个瓣体之间设有一剖沟;所述的两个端子分别设在基座的两个外侧部,各端子设有一穿孔,且所述的穿孔可容许所述的卡榫穿伸并迫撑后形成结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两个端子与内架可以轻易结合一体,且结合牢固,利于后续射出成型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内架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发明的内架与端子(含电线)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的内架与端子(含电线)的立体组合图;
图4是本发明另外一种内架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5是本发明的卡榫与端子(含电线)的穿孔组合平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另外一种内架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7是本发明电线的芯线隔离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另外一孔道的实施例图。
附图标记说明:1-内架;10-外侧部;11-基座;111-凹槽;12-卡榫;121-第一瓣体;122-第二瓣体;123-剖沟;124-钩缘;13-隔离壁;13A-隔离壁;131-缺口;14-L形挡垣;141-导弧角缘;15-透孔;15A-孔道;15B-孔道;2-端子;21-穿孔;22-置线槽;221-槽口;3-电线;31-芯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插头内架与端子的组合构造,包括:
一内架1:
所述的内架1包括一基座11,请参阅图4所示,本发明的所述的隔离壁13,底部可以形成一凹槽111,形状可以尽量以节省材料的各种变形为之。所述的基座11的两个外侧部10各设有一卡榫12,为了区别所述的两个外侧部10的相对位置,本申请界定所述的两个外侧部10是垂直于端子2(见图2)插置于插头的方向(即图1所示,两个所述的外侧部10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的卡榫12也是相对设置)。进一步,所述的外侧部10可以由基座11延伸两个L形挡垣14,而界定所述的两个外侧部10各形成一个可框围端子2(所述的端子容后进一步叙述)容置的空间,且为了提供所述的端子2容易进入,特别在所述的的L形挡垣14自由端形成一导弧角缘141。所述的卡榫12是包括一具有钩缘124,且相互对应的第一瓣体121与第二瓣体122,且两个瓣体之间设有一剖沟123,由于所述的剖沟123的空间,使得所述的第一瓣体121与第二瓣体122可以具有压缩与松开的弹性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建通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建通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06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端子及其包覆的绝缘层构造
- 下一篇:天线结构及其相关无线通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