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珍珠糖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79591.6 | 申请日: | 2007-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10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1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新安 |
主分类号: | A23G3/36 | 分类号: | A23G3/36;A23G3/44;A23G3/50;A23G3/02;A23L1/302;A23L1/305;A23L1/30;A23L1/48;A23L1/33;A23J3/04;B44C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5000河南省安阳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珍珠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纳米珍珠糖,其包含有基本糖果成分和纳米珍珠粉、纳米维生素C粉,纳米胶原蛋白粉等活性成分,其特征在于上述活性成分以纳米级微粒的形式被添加分散在糖果制品中,并根据原料组分性质不同的特点,可以采用泛制法或塑制法将其制成似珍珠一样的糖果。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纳米珍珠糖,所述的基本糖果成分可以是任何糖果原料,且可以是含有一种或多种区别于上述活性成分的糖果原料组份。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纳米珍珠糖,其特征在于上述组份按下列重量比制成:
纳米珍珠粉 10%-30%
纳米维生素C粉 1%-5%
纳米胶原蛋白粉 1%-5%
基本糖果成分 60%-88%。
4.根据权利要求1的纳米珍珠糖,可以根据需要和基本糖果成分不同制成有糖型糖果和无糖型糖果。
5.根据权利要求1的纳米珍珠糖,所述的纳米珍珠粉、纳米维生素C粉、纳米胶原蛋白粉是指粒径在0-500nm之间任意范围的粉体,可以采用微波、光波、声波和机械(如气流粉碎机、胶体磨、球磨机等)等任何方法中一种或两种以上方法配合制得;其制造原料的来源:珍珠包括天然与人工养殖的淡水和海水珍珠,维生素C包括天然品和人工合成品,胶原蛋白包括鱼类、畜类、禽类、鸟类等动物中制取的胶原蛋白。
6.根据权利要求1的纳米珍珠糖,其特征在于它的制作方法为泛制法:适合基本糖果成分以固体为主的糖果;制作步骤:(1)粉碎:将基本糖果成分的固体原料粉碎成120目细粉;(2)混合:将纳米珍珠粉的2/3、纳米维生素C粉、纳米胶原蛋白粉和(1)细粉按等量递增的方法进行混合均匀;(3)赋形剂:用60%-80%的乙醇或糖浆作赋形剂,若基本糖果成分中含少量液体原料可加入到赋形剂中;(4)起模:根据成品重量要求,计算出起模量,并称取出备用,用赋形剂喷洒在荸荠形包衣锅表面,加入适量的原料,转动包衣锅并用塑料刷在锅内沿转动相反的方向刷下,使其成微球形颗粒,再喷入赋形剂,加入原料粉,搅拌,揉搓,如此反复操作,直至模粉全部用完,过筛分等即得;(5)成型:将模子加入包衣锅继续转动,从余下的原料中,不断的取适量加入并不断喷洒赋形剂,使其成为规定重量的球形状;(6)干燥:置烘房中干燥,温度控制在38℃-42℃,干燥至含水量小于3%;(7)选丸:置检筛机中筛选,祛除大小不均和畸形的丸粒;(8)包衣:将筛选好的丸置包衣锅中,用余下1/3量的纳米珍珠粉,按常规方法进行包衣,打光,使其成为似珍珠状光滑圆润的糖果,包衣时也可以在赋形剂中加入着色剂,使其形成各种颜色的珍珠样糖果;(9)灭菌:钴60照射;(10)包装:取出包装或继续加工成各种工艺饰品如项链等,包装,即得本品。
7.根据权利要求1的纳米珍珠糖,其特征在于它的制作方法为塑制法:适合基本糖果成分含胶体或液体的糖果;制作步骤:(1)粉碎:将基本糖果成分的固体原料粉碎成120目细粉;(2)混合:将纳米珍珠粉的2/3、纳米维生素C粉、纳米胶原蛋白粉和(1)细粉按等量递增的方法进行混合均匀;(3)炼浆:将胶体(应先软化)、液体原料和适量糖浆一起加热,并充分搅拌均匀,备用;(4)制糖团:将温度60℃-80℃(3)糖浆倒入混合机中,分次加入原料(2)、香精,并不断充分搅拌,基质材料均匀后,即可出料;(5)制丸:将糖团置于制丸机中成型;(6)干燥:置烘房中干燥,温度控制在38℃-42℃,干燥至含水量小于3%;(7)选丸:置检筛机中筛选,祛除大小不均和畸形的丸粒;(8)包衣:将筛选好的丸置包衣锅中,用余下1/3量的纳米珍珠粉,按常规方法进行包衣,打光,使其成为似珍珠状光滑圆润的糖果,包衣时也可以在赋形剂中加入着色剂,使其形成各种颜色的珍珠样糖果;(9)灭菌:钴60照射;(10)包装:取出包装或继续加工成各种工艺饰品如项链等,包装,即得本品。
8.根据权利要求1的纳米珍珠糖,所述的基本糖果成分可以加工成纳米级原料后使用。
9.根据权利要求1的纳米珍珠糖,可以进一步加工成仿珍珠工艺饰品,如项链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新安,未经刘新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959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洁齿片
- 下一篇:从油茶籽粕中提取茶多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