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豆石豆源头清除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50850.2 | 申请日: | 2007-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5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发明(设计)人: | 梁德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1/20 | 分类号: | A23L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豆 源头 除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豆种子选种法,特别涉及一种能清除混在大豆种子中的石豆的方法。
背景技术
所谓石豆,是指经24小时的常规浸泡仍保持原干豆形态的大豆。在大豆加工中,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是大豆中总会混杂一些石豆,这些石豆的含量从2%到8%不等。由于石豆与发胀的大豆的物理特性的巨大差别,所以在豆浆、豆腐类食品加工中,这些石豆在完全未产浆的情况下就被分离在豆粕中,这实际上是一种资源浪费。若为了这少数的石豆,将浸泡时间加倍,虽能解决石豆的问题,但却造成正常大豆变质。所以大豆食品加工厂在购买大豆时,大豆中石豆的含量被列为一项重要的指标。而这种石豆含量的鉴定,须通过20小时左右的浸泡才能出结果,所以不仅实际操作起来极不方便,同时石豆含量高的货主也会因此跌价而蒙受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豆石豆源头清除法,以彻底消除石豆现象。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先制作浸种器,浸种器为一个上大下小的倒立圆台的容器,浸种器的纵向中心线与侧壁的夹角为25~30度,浸种器的底为双层贴合结构,下底板与侧壁为一整体,一根长度大于浸种器高度的、直径1~2cm的、上端有转动手柄的金属杆,下端贯穿两底板并与上底板结为一整体,上、下底板开有沿径向分布相同且大小也相同的、自中心向边缘呈放射状的、直径7mm的孔眼,两层底板的孔眼既能彼此完全贯通,又能通过金属杆的转动而彼此完全闭合,下底板的下方连接有一个石豆收集器,石豆收集器为一容积是浸种器容积1/10的圆柱形容器,它的上口与下底板结合为整体,在石豆收集器的底部开有一孔,孔中连接阀门和出水管,在出水管的管端连接孔径小于4mm的过滤器,浸种器下部有彼此互成120°夹角的三足,足的长度以石豆收集器的底部出水管不与地面干涉为度,转动金属杆上端手柄至预定角度,使浸种器两层底板的孔眼关闭,加在浸种器中大豆与水的体积比为1∶2,浸泡24小时后,再转动金属杆上端手柄至另一预定角度,使浸种器两层底板的孔眼贯通,然后取一台混凝土振动器,让其头部抵住浸种器外侧壁,开动振动器3~5分钟,打开石豆收集器的出水阀门,待水放完后,取浸种器中的大豆播种,石豆则作它用。
采用上述方案能收到如下显著效果:
1、石豆其实是大豆中一个特有的品种,通过本方案能轻易地从源头上将其清除,使收获的大豆中不再含有石豆。
2、本方案的浸种器利用了浸泡后的石豆比正常大豆的体积小和比重比正常大豆大的特点,再加上混凝土振动器的震动,使石豆能顺利穿越正常大豆和底板的孔眼进入石豆收集器。
3、本法收集的石豆由于品种和物性上的统一性,并不影响其使用价值,若要将其用于豆浆类食品加工,只须将浸泡时间加倍即能收到与正常大豆相同的加工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08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的滑梯
- 下一篇:一种电热远红外磁疗腰围固定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