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外延片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009956.8 | 申请日: | 2007-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369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1 |
| 发明(设计)人: | 刘宝林;张保平;朱丽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L33/00 | 分类号: | H01L33/00 |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应森 |
| 地址: | 361005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氮化 发光二极管 外延 结构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外延片结构,其特征在于设有蓝宝石衬底、未掺杂的GaN缓冲层、第1掺硅GaN层、介质层、第2掺硅GaN层,3~5个周期的InGaN/GaN多量子阱、掺镁AlGaN层和掺镁GaN层,从下至上未掺杂的GaN缓冲层、第1掺硅GaN层、介质层、第2掺硅GaN层,3~5个周期的InGaN/GaN多量子阱、掺镁AlGaN层和掺镁GaN层依次设在蓝宝石衬底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外延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未掺杂的GaN缓冲层的厚度为10~40nm,第1掺硅GaN层的厚度为2~3μm,介质层的厚度为100~200nm,第2掺硅GaN层的厚度为2~3μm,3~5个周期的InGaN/GaN多量子阱的每个周期的厚度为3~5nm,掺镁AlGaN层的厚度为0.1~0.2μm,掺镁GaN层的厚度为0.2~0.3μ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外延片结构,其特征在于介质层为SiO2层或SiN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外延片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将(0001)面的蓝宝石衬底装入反应室,在H2气氛下加热至1050~1200℃对衬底进行热处理10~20min;接着降温在500~600℃生长厚度10~40nm的GaN缓冲层;
2)在950~1100℃下在GaN缓冲层上生长0.5~2μm第1掺硅GaN层,降温取出样品;
3)在200~300℃下在样品上用PE-CVD沉积法沉积100~200nm厚的SiO2层或SiN层,分别沿第1掺硅GaN层的方向用传统的光刻工艺刻出2~10μm宽的窗口作为图形衬底,得带有图形衬底的样品;
4)样品清洗后放入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系统中进行外延生长:首先在950~1100℃下生长一层2~3μm的第2掺硅GaN层,接着在N2气氛下生长3~5个周期的InGaN/GaN多量子阱,最后生长0.1~0.2μm厚的掺镁AlGaN层和0.2~0.3μm厚的掺镁GaN层,整个外延生长完成后,将外延片在700~850℃的N2气氛下退火10~20min,得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外延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外延片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Ga、In、Mg、N、Si源分别为三甲基镓,三甲基铟,三甲基铝,二茂镁、NH3和硅烷。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外延片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生长GaN缓冲层的压力为500~600Torr,载气流量为10~30L/min,TMGa流量为20~120μmol/min,NH3流量为80~120mol/min。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外延片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生长第1掺硅GaN层和第2掺硅GaN层的压力为100~300Torr,载气流量为5~20L/min,TMGa流量为80~400μmol/min,NH3流量为120~500mol/min,SiH4流量为0.2~2.0nmol/min。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外延片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生长InGaN/GaN多量子阱的压力为50~500Torr,载气流量为5~20L/min,NH3流量为120~500mol/min,阱层的厚度为2.0~5.0nm,阱层的生长温度为700~900℃,TMGa流量为1.0~4.0μmol/min,TMIn流量为10~40μmol/min,垒层的厚度为5~20nm,垒层的生长温度为700~900℃,TMGa流量为10~40μmol/min。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外延片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生长掺镁AlGaN层和掺镁GaN层的压力为76~200Torr,载气流量为5~20L/min,生长温度为1000~1100℃,TMGa的流量为20~50μmol/minTMAl的流量为2.0~5.0μmol/min,NH3流量为120~500mol/min,Cp2Mg的流量为0.5~5.0μmol/min。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外延片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窗口的图形为条形,六边形,菱形或者圆形,其中条形窗口的宽度为2~8μm,周期为8~20μm,长度为1~3cm,六边形窗口的外接圆的直径为5~10μm,周期为10~20μm,菱形窗口的内接圆的直径为4~10μm,周期为10~20μm,圆形窗口的直径为5~10μm,周期为10~2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0995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