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缝纫接缝处带有防透气密封胶的安全气囊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02936.1 | 申请日: | 2006-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7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R·凯沙瓦拉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利肯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16 | 分类号: | B60R2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沙捷;彭益群 |
地址: | 美国南卡***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缝纫 接缝 带有 透气 密封胶 安全气囊 | ||
1.一种用于在运输车辆中保护乘客的充气型安全气囊,所述安全气囊包括:包括织物的第一材料片和包括织物的第二材料片,其中所述第一材料片和所述第二材料片通过缝纫接缝连接在一起,所述缝纫接缝包括至少一根从所述第一材料片和所述第二材料片之间穿透伸出的缝纫线,由此所述第一材料片和所述第二材料片的不连续片段以彼此相对的关系固定在一起,且其中在所述第一材料片和所述第二材料片的所述不连续片段之间设置不连续宽度的防透气密封胶层,所述防透气密封胶层围绕所述至少一根缝纫线,所述防透气密封胶的抗张强度范围为大约1.5至大约2.5MPa,且与所述第一材料片和所述第二材料片形成粘结结合,其粘合强度超过所述密封胶的内部内聚强度,这样在所述安全气囊内部施加膨胀压力时,所述密封胶层在内部位置上以内聚方式裂开,离开所述第一材料片和所述第二材料片,但不从所述第一材料片或所述第二材料片上剥离,其中所述密封胶的特征在于在室温下在大约150分钟或更少的时间内从液体胶凝成为固体橡胶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其中所述密封胶的特征在于在室温下从液体胶凝成为固体的时间不超过大约120分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其中所述密封胶的特征在于在室温下从液体胶凝为固体的时间不超过大约90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其中所述密封胶的特征在于在室温下从液体胶凝为固体的时间不超过大约60分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其中所述第一材料片和所述第二材料片中的至少一个进一步包括设置为与所述防透气密封胶相接触的涂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明,其中所述涂层包括硅树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明,其中所述硅树脂的涂层重量为大约10至大约50克/平方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其中所述防透气密封胶层的宽度小于10毫米,厚度不大于1毫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其中所述密封胶的特征在于其相对于所述第一材料片和所述第二材料片的撕裂强度的范围为大约10至40磅力/英寸,所述带有密封胶的缝纫接缝的特征在于性能强度比为0.05至不大于大约0.2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其中所述安全气囊是充气型帘体式安全气囊。
11.一种用于在运输车辆中保护乘客的充气型安全气囊,其包括:包括织物的第一材料片和包括织物的第二材料片,其中所述第一材料片和所述第二材料片通过缝纫接缝连接在一起,所述缝纫接缝包括至少一根从所述第一材料片和所述第二材料片之间穿透伸出的缝纫线,由此所述第一材料片和所述第二材料片的不连续段以彼此相对的方式固定在一起,其中在所述第一材料片和所述第二材料片的所述不连续片段之间设置不连续宽度不大于大约10毫米且厚度不大于大约3毫米的防透气密封胶层,所述防透气密封胶层围绕所述至少一根缝纫线,所述防透气密封胶的抗张强度范围为大约1.5至大约2.5MPa,且与所述第一材料片和所述第二材料片形成粘结结合,其粘合强度超过所述密封胶的内部内聚强度,这样在所述安全气囊内部施加膨胀压力时,所述密封胶层在内部位置上以内聚方式裂开,离开所述第一材料片和所述第二材料片,但不会从所述第一材料片或所述第二材料片上剥离,其中所述密封胶的特征在于其相对于所述第一材料片和所述第二材料片的撕裂强度范围为大约10至40磅力/英寸,所述带有密封胶的缝纫接缝的特征在于性能强度比为0.05至不大于大约0.25,其中所述密封胶的特征在于在室温下在大约150分钟或更少的时间内从液体胶凝成为固体橡胶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明,其中所述密封胶的特征在于在室温下从液体胶凝为固体的时间不超过大约120分钟。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明,其中所述密封胶的特征在于在室温下从液体胶凝为固体的时间不超过大约90分钟。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明,其中所述密封胶的特征在于在室温下从液体胶凝为固体的时间不超过大约60分钟。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明,其中所述第一材料片和所述第二材料片中的至少一个进一步包括设置为与所述防透气密封胶相接触的涂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利肯公司,未经美利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0293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照明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次性内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