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晶体管输出的短路、过载保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1806.X | 申请日: | 200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799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贾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英迈格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62 | 分类号: | H01L23/62;H01L23/58 |
代理公司: | 烟台信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露晶 |
地址: | 264000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晶体管 输出 短路 过载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晶体管输出的短路、过载保护装置,属于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开关量输出点的保护电路装置、及作为直流电源输出的短路、过载保护电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开关量源型输出点应用非常广泛,且使用晶体管输出型很普遍,但是绝大多数缺少有效的短路保护措施,容易造成控制器损坏、或控制对象的损坏。带有保护措施的多数为快速熔断器保护,往往在熔断器动作的同时控制器也有损坏,例如PLC的晶体管开关量输出模块的情况。直流电源的多路分线输出中,分路中没有快速的短路保护措施,如果短路容易造成总电源的损坏、或者使其他直路的输出同时中断。目前已有的短路保护装置(如电流互感器为中心的保护电路),其采用的器件多、复杂度高、成本高,不能应用在上述的产品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晶体管输出的短路、过载保护装置,具有电路元件少、成本低、动作可靠,且具有分级保护的自恢复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晶体管输出的短路、过载保护装置,特点是,它包括电源V+、输出控制电路1,输出控制电路1的输出端连接输出晶体管Q1,在输出控制电路1上连接晶体管输出截止电路3的输出端和输出使能信号,晶体管输出截止电路3的输入端与信号采样电路6的输入端连接并与电源V+连接,在信号采样电路6的输出端与输出晶体管Q1之间连接二级过载保护电路2,可控输出信号(或电源)连接在输出晶体管Q1的输出端,保护阈值产生电路4的输入端连接到晶体管输出截止电路3的另一路输出,保护动作延时电路5的输入端连接到保护阈值产生电路4的一路输出,保护阈值产生电路4与保护动作延时电路5的输出端共同连接到信号采样电路6的输出端。
上述的输出控制电路1由电阻R6、R4、晶体管Q4、与晶体管Q4集电极连接的电阻R2、R3组成,R2与输出晶体管Q1的基极连接;输出晶体管Q1可以是三极管、场效应管、绝缘栅双极晶体管中的任一种;
晶体管输出截止电路3由晶体管Q2、电阻R7、R8、晶体管Q3组成,Q3的集电极与Q4基极连接,Q2的发射极与电源V+连接;
信号采样电路6由电流采样元件Rs组成,Rs的输入端与电源V+连接,输出端与二级过载保护电路2连接;
保护阈值产生电路4由二极管D4、D5组成,D4的一端与晶体管Q2的基极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D5的阴极连接至电流采样元件Rs的输出端;
保护动作延时电路5由电阻R1、R5、电容C1组成,电阻R5一端与电容C1的正极连接并与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另一端与电流采样元件Rs的输出端连接;
二级过载保护电路2由保险元件F1组成,F1设在电流采样元件Rs与输出晶体管Q1之间,F1可以是自愈保险丝、快速熔断保险丝、普通保险丝中的任一种。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动作迅速、可靠,能够根据电路过载程度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保护动作,同时具有故障消除后的自启动功能,最大限度保证电路的正常工作,避免器件的损坏,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特点和显著地进步。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地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英迈格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烟台英迈格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18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给膏式保洁牙刷
- 下一篇:热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