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囊及气囊的展开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0804085.0 | 申请日: | 2000-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341062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3-20 |
发明(设计)人: | 英弗·哈兰德;斯蒂勒·安德森;迪克·埃里克森;本格特·皮普克恩;约根·珀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托利夫发展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16 | 分类号: | B60R21/16;B60R21/2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彦斌 |
地址: | 瑞典沃***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 展开 方法 | ||
1.一种机动车气囊装置,用以在发生事故时保护车辆的乘坐者,所述装置包括气囊,气囊最初保持在一个位于要保护的乘坐者上方的位置上的凹陷内,气囊与气体发生器装置和传感器相联结,气体发生器装置用以提供气体以便对充气部件进行充气,而传感器适于感知事故,并启动气体发生器装置,用以至少对气囊的主要充气部分进行充气,气囊适用在充气时被展开,并以其主要充气部分位于车辆乘坐者的前面,存在这样的装置,在最初时它将气囊的主要充气部分连接至凹陷上,该装置适用于在气囊充气时,将气囊的主要充气部分从凹陷中脱出,从而气囊的所述主要充气部分自由地脱出凹陷,向下运动,变成与凹陷相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气囊连接至凹陷的装置适用于在一个超过预定大小的力作用至气囊上时,将气囊从凹陷中松出。
3.根据权利要求2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气囊紧固至包括有连接装置的易碎装置上,它适用于破裂以便松脱气囊。
4.根据权利要求2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气囊连接至凹陷上的装置包括若干位于气囊的上部的环,每一环穿过一个孔,该孔形成于松脱缸体中,该松脱缸体适用于破裂,以便松脱环,从而松脱气囊的上部。
5.根据权利要求4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松脱缸体设置有机械强度薄弱的线,该线紧邻所述孔,该松脱缸体适用于机械强度薄弱线处破裂,以便松脱环。
6.根据权利要求2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装置包括可破裂的带。
7.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装置是一种这样的装置,它可根据传感器给出的信号而松脱,传感器感知事故。
8.根据权利要求7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装置可通过信号弹炸药的启动而松脱。
9.根据权利要求8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信号弹炸药驱动活塞,活塞的运动引起连接装置的松脱。
10.一种机动车气囊装置,用以保护车辆的乘坐者,假如发生事故的话,所述装置包括气囊,气囊最初保持在一个位于要保护的乘坐者上方的位置上的凹陷内,气囊与气体发生器装置和传感器相联结,气体发生器装置用以提供气体以便对充气部件进行充气,而传感器适于感知事故,并启动气体发生器装置用以至少对气囊的主要充气部分进行充气,气囊适用于在充气时被展开,并以其主要充气部分位于车辆乘坐者的前面,存在这样的装置,在最初时,它将气囊的主要充气部分保持在凹陷内,该装置适用于在气囊充气时,将气囊的主要充气部分从凹陷中脱出,从而气囊的所述主要充气部分自由地脱出凹陷,向下运动,变成与凹陷相分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气囊保持在凹陷内的装置包括挡板,它在最初时关闭着凹陷,挡板适用于在气囊充气时打开,以便在气囊充气期间,松脱气囊。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权利要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气囊至少设置有一条带,该带从气囊的一个横向侧伸展至一个锚定点,该锚定点位于乘坐者的后上方。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了两条所述的带,每条带从气囊的相应横向侧向外伸展。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的每条带均基本为三角形形状,带的紧固至气囊上的端部宽于带连接至锚定点的端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权利要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一条带至少包含一个可充气小室。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装置,即直接或简接从属于权利要求13,其特征在于,两条带子均至少设置有一个可充气小室。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充气时,在其中的每条带中的每个小室均具有圆柱形形状,小室的轴线与带的轴线相交。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其中的每条带中均有若干小室。
19.根据权利要求15至18中任一权利要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的每条带均包含气体管道,用以向其中的每一小室输送气体,气体管道将气体从气体发生器输送至气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托利夫发展公司,未经奥托利夫发展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80408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