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3645433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离合器操作机构-CN200410003304.X无效
  • 西川清也 - 株式会社绎科衾谡
  • 2004-01-19 - 2004-08-18 - F16D48/00
  • 本发明的目的是当离合器操作机构对于离合器罩盖组件施加推力载荷时,减少作用在曲轴一侧的载荷。离合器操作机构(8)包括操作件(83)、运动件(84)和驱动件(82)。运动件具有阳螺纹(84a),不可旋转但可以对于前壁(11a)轴向地移动,并且与阴螺纹(83a)接合。如此形成的螺旋进给机构(81)相对于离合器罩盖(71)移动运动件(84)。由此,压力板(72)通过运动件(84)接受推力载荷,而离合器罩盖(71)通过操作件(83)接受相反于推力载荷的抵消载荷,使从飞轮(3)施加于曲轴的载荷减少。
  • 离合器操作机构
  • [发明专利]载荷检测器以及夹持单元-CN201980058377.3在审
  • 大冢浩司 - 株式会社JMS
  • 2019-10-17 - 2021-04-13 - A61M1/16
  • 提供能够防止载荷检测传感器的输出电压的误探测的载荷检测器。载荷检测器66具备主体61、和对主体61进行开闭的盖部62,在盖部62的闭锁时,检测由来自配置于主体61与盖部62之间的测定对象部的压力造成的载荷,其中,具备:载荷部7,能够通过来自测定对象部的压力向轴向进退;载荷检测传感器665,与载荷部71的顶端相对向地配置并检测来自载荷部71的载荷;接触部72,以不妨碍载荷部71的向轴向的移动的方式与载荷部71的外周面相接地配置;以及连结部73,将接触部72与接地部610
  • 载荷检测器以及夹持单元
  • [发明专利]工具-CN201611020093.X在审
  • 山下通夫 - 美克司株式会社
  • 2016-11-18 - 2017-07-28 - B25F5/00
  • 本发明提供一种工具,确保了载荷传感器的防水性且防止传感器破损。电动工具具备限制部,该限制部用于将由使用者的按压引起的触发器的移动距离限制在小于传感器单元的最大移动距离。长孔内的触发器的突出部的移动距离(D3)小于传感器单元在按压方向上的最大移动距离。由此,触发器的行程界限比传感器单元的行程界限先达到,因此能够防止对载荷传感器施加旋转弹簧以上的载荷。另外,通过设为内置载荷传感器的传感器单元,也能够确保载荷传感器的防水性。
  • 工具
  • [发明专利]一种移动协作机器人稳定系统及其控制方法-CN202210641739.5在审
  • 刘伟;杨胜体;吴创彬 - 深圳墨影科技有限公司
  • 2022-06-07 - 2022-09-30 - B25J19/0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协作机器人稳定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系统的机器人底盘上安装机械臂、电源模块、配重模块、驱动模块,主控模块与轮速传感器、载荷传感器和驱动模块电连接,其中:机器人底盘,用于支撑起机械臂与电源模块,连接驱动模块;驱动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主控模块的的控制指令,并转化为电机可执行命令;配重模块,用于当机器人检测到载荷不均衡时,通过移动机器人底座的配重模块达到协作机器人系统稳定;载荷传感器,用于获取机器人移动时机械臂分配到支架上载荷情况本发明利用载荷传感器与轮速传感器获取机器人实时运行状态,然后控制配重模块移动,解决机器人高速运行时带来的晃动。
  • 一种移动协作机器人稳定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动态平衡MBR膜组件-CN202010434439.0有效
  • 张友思;孔文;李炜;吕震 - 山东膜源水净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020-05-20 - 2021-04-13 - C02F3/12
  •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动态平衡MBR膜组件,包括管道和连接座,所述管道的一端连通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内侧设置有对接钢板,所述对接钢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平衡装置,所述缓冲平衡装置包括支撑块、第三弹簧、移动环和限位轴,位于下侧的所述对接钢板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移动环,位于下侧的所述移动环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限位轴,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的移动环和限位轴,MBR膜丝组件受到外界的载荷时,通过第三弹簧的拉力可以对MBR膜丝组件受到的瞬间载荷进行缓冲平衡,保证MBR膜丝组件不会由于瞬间的载荷出现断裂的现象,随着载荷的增加,第三弹簧的伸张也会随着增加,保证第三弹簧始终都可以对MBR膜丝组件受到的载荷进行缓冲,实现动态平衡的调整。
  • 一种动态平衡mbr组件
  • [发明专利]电子零件的安装装置-CN201480082383.X有效
  • 佐藤亮;瀬山耕平 - 株式会社新川
  • 2014-10-15 - 2019-07-30 - H05K13/04
  • 安装装置包括:安装工具(14);支撑机构,可沿垂直方向移动且连结着安装工具,由移动体(24)等所构成;第一加压机构,通过使安装工具连同支撑机构一起沿垂直方向移动,而对电子零件赋予第一载荷,将Z轴马达(18)作为驱动源;第二加压机构,设置于支撑机构与安装工具之间,使安装工具相对于支撑机构沿垂直方向移动,而对电子零件赋予第二载荷,将音圈马达(30)作为驱动源;荷重元(38),直接地或间接地连接于安装工具;以及控制部,对第一加压机构、第二加压机构的驱动进行控制,且在利用第一加压机构赋予第一载荷时,预先对第二加压机构进行驱动,使荷重元抵接于支撑机构而产生预负载。由此,对电子零件高精度地赋予低载荷及高载荷
  • 电子零件安装装置
  • [发明专利]变形结构、尤其是用于机动车的行人保护-CN201580057247.X有效
  • O·阿基辅;G·菲宾格;W·里德尔 - 宝马股份公司
  • 2015-12-08 - 2019-07-16 - B60R19/18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形结构(1),其也可称作能量吸收结构,具有一列沿变形方向、即沿载荷作用所沿的方向依次相继设置的变形元件(3),每两个彼此邻接的变形元件借助一耦联机构(5)彼此耦联,使得在第一载荷情况、尤其是第一碰撞载荷情况下两个邻接的变形元件彼此进入卡锁接合或处于卡锁接合,从而邻接的变形元件彼此沿变形方向的相对移动被阻止或至少使该相对移动变得困难,所述变形结构在高的力水平上进行变形,而在第二载荷情况、尤其是第二碰撞载荷情况下两个邻接的变形元件不进入卡锁接合或脱离卡锁接合,从而能够实现邻接的变形元件沿变形方向的相对移动或至少使该相对移动变得容易,并且所述变形结构在低的力水平上进行变形。
  • 变形结构尤其是用于机动车行人保护
  • [发明专利]一种低周疲劳复合试验装置-CN202110562434.0在审
  • 孙新杨;果立成;张莉;李志兴;李忠刚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2021-05-24 - 2021-07-27 - G01M13/00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低周疲劳复合试验装置包括:底座、第一夹头、支架、升降装置、旋转装置、水平移动装置、第二夹头、载荷施加装置以及控制装置。水平移动装置固定在旋转装置上,并可相对于支架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本申请提供的载荷施加装置,通过水平移动装置向叶片施加水平的推力或拉力,升降装置能够向叶片施加垂直的拉力及压力,旋转装置能够向叶片施加不同方向的旋转力,能够对叶片的多个方向施压外力,便可实现叶片的弯曲、扭转、多种角度组合疲劳加载形式,通过疲劳载荷和应变分布,可评估叶片在疲劳载荷下的结构性能。
  • 一种疲劳复合试验装置
  • [发明专利]一种自适应极地浮式平台冰载荷防护装置-CN201910768096.9有效
  • 李志富;祖建峰;王志东;赵桥生 - 江苏科技大学
  • 2019-08-20 - 2023-10-24 - B63B43/18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适应极地浮式平台冰载荷防护装置,包括:曲面防护机构、垂向移动机构、连接机构和控制系统。曲面防护机构安装在垂向移动机构上,通过改变斜率,降低平台所受冰块撞击载荷。垂向移动机构安装在平台的立柱上,能够根据水平面的升降,调整冰载荷防护装置的垂向位置,改变冰块的撞击部位。控制系统用于采集、分析和处理监测系统采集的信息,并控制曲面防护机构和垂向移动机构的运动。本发明能够根据水面的变化和冰块运动状态,灵活地调整防护装置的垂向位置及曲面斜率,使平台在极地工作时,降低其所受海冰撞击载荷,延长平台的使用寿命。
  • 一种自适应极地平台载荷防护装置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