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3636378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实用新型]一种间介质击穿的测试结构-CN201420508299.7有效
  • 冯军宏;嵇刚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 2014-09-04 - 2014-12-31 - H01L21/66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间介质击穿的测试结构,至少包括:形成于介质金属,所述金属包括第一梳状金属和第二梳状金属,所述第一梳状金属和第二梳状金属相互交叉且被介质隔离开;形成于介质中且与所述金属处于不同的若干条平行排列的栅极栅极的一端分别与一晶体管器件的栅极端电连;每一条栅极与第一梳状金属、第二梳状金属的交叉部分在垂直方向的投影均有重合点;所述金属还包括插入在所述第一梳状金属和第二梳状金属之间的蛇形金属。本实用新型的测试结构可以同时监控金属金属之间、金属栅极之间是否发生击穿,并且可以找到击穿发生的位置点的个数。
  • 一种介质击穿测试结构
  • [发明专利]半导体装置-CN202210237891.7在审
  • 周智超;江国诚;朱熙甯;蓝文廷;王志豪 -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2022-03-11 - 2022-08-09 - H01L21/8234
  • 例示性半导体装置包括:形成在导电部件上方的介电、形成在介电上方的半导体堆叠物、第一金属栅极结构及第二金属栅极结构以及第一外延部件。半导体堆叠物包括向上堆叠且彼此分离的半导体。第一金属栅极结构及第二金属栅极结构形成在半导体堆叠物的通道区域上方。第一金属栅极结构及第二金属栅极结构围绕半导体堆叠物的每个半导体。第一外延部件设置在介于第一金属栅极结构及第二金属栅极结构之间且在半导体堆叠物的第一源极/漏极区域上方。第一外延部件延伸穿过介电且接触导电部件。
  • 半导体装置
  • [发明专利]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CN201210424681.5在审
  • 王桂磊;杨涛;徐强;闫江;李俊峰;赵超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2012-10-30 - 2014-05-14 - H01L21/336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包括:在衬底上形成伪栅极堆叠结构;在衬底中伪栅极堆叠结构两侧形成源漏区,并且在衬底上伪栅极堆叠结构两侧形成栅极侧墙;去除伪栅极堆叠结构,形成栅极沟槽;在栅极沟槽中依次形成界面层、栅极绝缘、盖帽栅极导电、阻挡盖帽;采用ALD法,在阻挡盖帽上形成金属。依照本发明的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采用ALD法在金属栅极顶部沉积W,有效改善了金属栅极薄膜台阶覆盖性,提升了器件的可靠性。
  •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基于TFET的三输入多数逻辑器件-CN201910520479.4有效
  • 胡建平;叶浩 - 宁波大学
  • 2019-06-17 - 2023-01-10 - H01L29/739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TFET的三输入多数逻辑器件包括沟道区、源区、漏区、第一栅极氧化、第二栅极氧化、第三栅极氧化、第一金属栅极、第二金属栅极和第三金属栅极沟道区为由第一矩形块和第二矩形块构成的T型结构,源区为由第三矩形块和第四矩形块构成的T型结构,漏区为由第五矩形块和第六矩形块构成的T型结构,第二栅极氧化的结构与第一栅极氧化的结构相对于第二矩形块沿竖直方向的中心线左右对称,第二金属栅极的结构与第一金属栅极的结构相对于第二矩形块沿竖直方向的中心线左右对称;第三栅极氧化设置在第一矩形块的上端面上,第三金属栅极设置在第三栅极氧化的上端面上;优点是结构紧凑,面积较小,且具有低功耗特性。
  • 一种基于tfet输入多数逻辑器件
  • [发明专利]像素结构-CN200510124256.4有效
  • 周瑞渊 -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 2005-11-29 - 2007-06-13 - G02F1/136
  • 一种像素结构,包括基板、第一金属、介电、半导体、第二金属、图案化浮动金属以及像素电极。第一金属设置于基板上,且包括栅极以及与栅极电连接的扫描配线。介电设置于基板上,且覆盖第一金属,而半导体设置于栅极上方的介电上。第二金属包括源极/漏极与数据配线,源极/漏极设置于半导体上,且与栅极部分重叠。数据配线与源极电连接,且与扫描配线部分重叠。图案化浮动金属设置于介电与半导体之间,且位于源极/漏极下方,其中部分图案化浮动金属层位于栅极上方的区域,且未完全覆盖栅极上方的区域。
  • 像素结构
  • [发明专利]氮化镓功率晶体管-CN202080107570.4在审
  • 吉尔伯托·库拉托拉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2020-12-20 - 2023-08-08 - H01L29/10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氮化镓(Gallium Nitride,GaN)功率晶体管(100),包括:缓冲(110);阻挡(111),沉积在所述缓冲(110)上,其中,栅极区(112)形成于所述阻挡(111)的顶部;p型掺杂氮化镓(Gallium Nitride,GaN)(113),沉积在所述栅极区(112)处的所述阻挡(111)上;金属栅极(114),沉积在所述p型掺杂GaN(113)的顶部,其中,所述金属栅极(114)与所述p型掺杂GaN(113)接触以形成肖特基势垒(115);其中,所述p型掺杂GaN(113)的厚度、所述金属栅极(114)的金属类型和所述p型掺杂GaN(113)的p型掺杂浓度基于pGaN肖特基栅极耗尽区厚度相对于p型掺杂浓度和栅极金属类型的已知关系。
  • 氮化功率晶体管
  • [发明专利]CMOS器件及其制造方法-CN201410568946.8有效
  • 殷华湘;杨红;张严波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2014-10-22 - 2019-03-15 - H01L27/092
  • 一种CMOS器件,包括多个NMOS和多个PMOS,每个NMOS以及每个PMOS均包括在衬底上的由栅极绝缘栅极金属构成的栅极堆叠、衬底中栅极堆叠两侧的源漏区、以及栅极堆叠下方的沟道区,其中,每个NMOS的栅极金属包括第一阻挡、NMOS功函数调节、第二阻挡、以及填充,每个PMOS的栅极金属包括第一阻挡、第二阻挡以及填充。依照本发明的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在PMOS区域中以较厚的顶部阻挡作为PMOS功函数调节,简化了PMOS器件金属栅堆叠结构,提高了超短取代栅中金属栅的填充率,极大提高短栅长下MG的CMOS应用性。
  • cmos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