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037979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一种透明根系栽培容器拍照系统-CN202010179033.2在审
  • 吴劼;姜东;丁艳锋;周国栋 - 南京慧瞳作物表型组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农业大学
  • 2020-03-15 - 2020-06-19 - A01G9/02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明根系栽培容器拍照系统,包括成像区,所述成像区包括成像平台、旋转拍照装置、外管拍照相机和夹取移动组件;旋转拍照装置:对成像平台上待观察的透明根系栽培容器内壁的根系进行成像;外管拍照相机:对成像平台上待观察的透明根系栽培容器外壁的根系进行成像;夹取移动组件:用于将待观察的透明根系栽培容器从进样区运移至成像平台,将成像后的透明根系栽培容器从成像平台运移至出样区。本发明在成像区设置旋转拍照装置和外管拍照相机,实现对每个透明根系栽培容器内壁和外壁同时进行自动化成像,全方位、多角度、自动化实时监测获取作物根系图像。
  • 一种透明根系栽培容器拍照系统
  • [实用新型]一种透明根系栽培容器拍照系统-CN202020316722.9有效
  • 吴劼;姜东;丁艳锋;周国栋 - 南京慧瞳作物表型组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农业大学
  • 2020-03-15 - 2020-12-18 - A01G9/02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明根系栽培容器拍照系统,包括成像区,所述成像区包括成像平台、旋转拍照装置、外管拍照相机和夹取移动组件;旋转拍照装置:对成像平台上待观察的透明根系栽培容器内壁的根系进行成像;外管拍照相机:对成像平台上待观察的透明根系栽培容器外壁的根系进行成像;夹取移动组件:用于将待观察的透明根系栽培容器从进样区运移至成像平台,将成像后的透明根系栽培容器从成像平台运移至出样区。本发明在成像区设置旋转拍照装置和外管拍照相机,实现对每个透明根系栽培容器内壁和外壁同时进行自动化成像,全方位、多角度、自动化实时监测获取作物根系图像。
  • 一种透明根系栽培容器拍照系统
  • [发明专利]磁共振成像装置-CN200710170592.1无效
  • 曾平 - 上海雷硕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2007-11-19 - 2009-03-11 - A61B5/055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共振成像装置,包括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还包括一人体支撑平台,所述的人体支撑平台包括一平面;所述支撑平台连接有支柱;支柱上端安装有遮盖板,所述的遮盖板与支撑平台位置相对;所述的磁场发声装置包括一上磁共振成像装置和一下磁共振成像装置,所述的上磁共振成像装置安装在遮盖板上,所述的下磁共振成像装置安装在支撑平台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使用方便,人可以躺卧在支撑平台上进行诊断,并可根据成像要求调整人体的位置。
  • 磁共振成像装置
  • [发明专利]一种多平台星座SAR融合相参成像方法-CN201910161386.7有效
  • 赵曜;黄永伟;陈如辉 - 广东工业大学
  • 2019-03-04 - 2023-04-07 - G01S13/90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平台星座SAR融合相参成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多个平台接收的回波数据,确定各个平台之间的噪声协方差矩阵;构造多平台方位模糊抑制滤波器,将多通道的模糊数据转化为单通道方位向无模糊数据;采用压缩感知方法对单通道无模糊数据成像,得到多平台星座SAR方位模糊抑制成像的结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平台星座SAR融合相参成像方法,采用多个平台数据进行加权的方式,有效地抑制了方位模糊,避免了单一平台在实现宽测绘带成像的过程中存在方位模糊的问题,且采用了压缩感知技术,对单通道方位向无模糊数据进行成像,能够有效抑制旁瓣保证成像质量。
  • 一种平台星座sar融合成像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光学多模态成像系统与方法-CN201410017482.1有效
  • 田捷;惠辉;董迪;詹诗杰;杨鑫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2014-01-14 - 2014-04-23 - A61B5/0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多模态成像系统,该系统包括:支撑底座,固定于地面,用于支撑直线导轨、MRI系统支架和旋转平台;旋转平台,安装有CT系统、荧光成像系统和PET系统;MRI系统支架,安装有MRI系统;待成像物体平台支架,安装于直线导轨上;待成像物体平台,固定于待成像物体平台支架上;CT系统,用于采集待成像物体的断层解剖结构图像;荧光成像系统,用于采集待成像物体的二维荧光图像;PET系统,用于采集待成像物体的PET图像;MRI系统,用于采集待成像物体的MRI图像;计算机,接收图像并对其进行处理,得到待成像物体的三维图像。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光学多模态成像方法。本发明可用于小动物预临床实验中对小动物等待成像物体进行同机融合三维光学成像
  • 一种光学多模态成像系统方法
  • [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虚拟成像功能的车载导航系统-CN201620017142.3有效
  • 任永安;韩毅;魏东 - 渭南像王光电显示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2016-01-11 - 2016-08-17 - G01C21/26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虚拟成像功能的车载导航系统包括导航平台和虚拟成像平台,所述导航平台包括主控模块、GPS接收模块和RS232通信模块,所述主控模块把通过所述GPS接收模块得到的位置信息显示在所述虚拟成像平台上;所述虚拟成像平台包括多个摄像头、微控制器和视网膜成像仪,所述多个摄像头和所述视网膜成像仪均与所述微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微控制器与所述导航平台的主控模块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具有虚拟成像功能的车载导航系统通过所述视网膜成像仪在驾驶员的眼内直接形成包含导GPS航信息和汽车周围画面信息的三维虚拟影像。
  • 一种具有虚拟成像功能车载导航系统
  • [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云平台的设备故障反馈系统-CN202011247766.1在审
  • 李成 - 四川省东宇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2020-11-10 - 2021-04-23 - G05B19/048
  •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云平台的设备故障反馈系统,包括:热成像设备和云平台,热成像设备与云平台连接;热成像设备包括:便携式热像检测头和与便携式热像检测头连接的移动终端,便携式热像检测头用于实时采集对象的当前热成像图像,移动终端用于接收便携式热像检测头采集的当前热成像图像并进行缺陷诊断分析;云平台用于存储所述便携式热像检测头采集的历史热成像数据和接收当前热成像图像,并基于历史热成像数据和当前热成像图像,进行大数据处理分析;移动终端和云平台的结合,使得设备对象的缺陷故障可以及时被发现,提高解决设备对象故障的效率。
  • 一种基于平台设备故障反馈系统
  • [发明专利]一种中性原子二维成像装置及成像方法-CN202011502517.2在审
  • 宗秋刚;王永福;王玲华;邹鸿;叶雨光;陈鸿飞;于向前;施伟红;周率 - 北京大学
  • 2020-12-18 - 2021-04-13 - G01V5/00
  •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性原子二维成像装置及成像方法,该成像装置包括具有成像平面的卫星平台成像模块单元,成像模块单元沿不同的方向布置在成像平面内,例如沿成像平面的中心呈放射状分布。成像模块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半导体探测器线阵列,及至少一个设置在至少一个半导体探测器线阵列前方的调制栅格。在成像平面内,成像模块单元的调制栅格一侧沿成像平面的法线方向朝向待测空间。每一个成像模块单元对应一个方向,每一个成像模块单元覆盖45°×10°的视场范围,多个成像模块单元实现45°×45°视场内的二维成像。卫星平台可以是三轴稳定或自旋稳定的卫星平台,不同的卫星平台内设置不同的成像模块单元的分布,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中性原子的二维成像
  • 一种中性原子二维成像装置方法
  • [实用新型]一种凝胶成像装置及凝胶处理成套装置-CN202020294778.9有效
  • 韩继伟;聂尚海;燕东平 - 莫纳(苏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2020-03-11 - 2020-10-16 - G01N21/01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凝胶成像装置及凝胶处理成套装置,凝胶成像装置包括框架、图像采集装置、灯箱组件和载胶平台组件,所述载胶平台组件可单独从所述灯箱组件上取下。所述载胶平台组件放置在凝胶成像装置上时用于凝胶成像,所述载胶平台组件放置在所述切胶灯箱上时用于切胶操作。载胶平台组件作为可移动的周转操作平台,方便实验中取放胶作业、切胶作业以及对载胶玻片上表面的清洁。载胶平台组件内设有导光板能有效提高光分布均匀度,提高成像效果。灯箱组件还集成了三种不同颜色光源,提高了成像装置的通用性。
  • 一种凝胶成像装置处理成套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