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循环航空发动机中双涵压气机模式转换控制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310137956.5 申请日: 2023-02-20
公开(公告)号: CN116163854A 公开(公告)日: 2023-05-26
发明(设计)人: 韩文俊;刘永泉;梁彩云;计自飞;李瑞军;阎巍;张博文;李睿;王靖凯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主分类号: F02K3/075 分类号: F02K3/075;F04D27/02;F04D29/36;F04D29/56
代理公司: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代理人: 郭鹏鹏
地址: 110015 ***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一种变循环航空发动机中双涵压气机模式转换控制方法,包括:对变循环航空发动机中双涵压气机进行模式转换时,控制核心机风扇可调叶片角度αCDFS、压气机一级静子可调叶片角度αS1,变化为:其中,T为对进行模式转换的时间;dt为控制运算周期;K为计数器;αXCDFS DEM,n为第n个控制运算周期,αCDFS的给定值;αXCDFS DEM,n为第n个控制运算周期,αCDFS的值;αXCDFS,n‑1为第n‑1个控制运算周期,αCDFS的值;αCDFSt,n为第n个控制运算周期,αCDFS进行模式转换的目标值;αS1DEM,n为对进行模式转换时,第n个控制运算周期,αS1的给定值;αS1,n为第n个控制运算周期,αS1的取值;αS1,n‑1为第n‑1个控制运算周期,αS1的取值;αS1t,n为第n个控制运算周期,αS1进行模式转换的目标值。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循环 航空发动机 中双涵 压气 模式 转换 控制 方法
【主权项】:
暂无信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2310137956.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 一种变循环航空发动机自适应同步涵道转换机构-202310910741.2
  • 阎深;刚铁;韩乐男 -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 2023-07-24 - 2023-09-22 - F02K3/075
  • 一种变循环航空发动机自适应同步涵道转换机构,包括:多对安装座,连接在外机匣上各对安装凸台上,其上具有相对设置的铰接耳片、支撑耳片;多个阀门,在各对相邻支板之间的空间中设置,其外壁具有一对铰接吊耳;多对铰接销,贯穿各对铰接耳片、支撑耳片上的通孔,以及各对铰接吊耳的通孔设置,与铰接吊耳之间通过花键套齿连接;多对支撑轴承,安装在各对支撑耳片的通孔中,套接在各对铰接销上;多对扭簧,套设在各对铰接销外周,连接在各对铰接销、铰接耳片之间,依靠其弹性力,使各个阀门保持压紧在分流环前缘部位;多个钢丝软轴,两端连接在相邻对铰接销之间;密封机匣,连接在外机匣外周,与外机匣之间形成连通各个安装开口的密封腔。
  • 一种循环可变航空发动机被动式前涵道引射器调节装置-202310625416.1
  • 陈雷;尹海宝;杨晓飞;李晓庆;孟德君;潘若痴 -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 2023-05-30 - 2023-08-22 - F02K3/075
  • 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调节机构领域,为一种循环可变航空发动机被动式前涵道引射器调节装置,包括前调节片、后调节片和预紧装置,前调节片和后调节片分别位于第一涵道和第二涵道交界处的开口两侧;前调节片与前机匣转动连接,后调节片与后机匣转动连接,预紧装置包括扭簧;前调节片和后调节片均形成轴对称可调喷管构型,通过前调节片环绕前机匣转动、后调节片环绕后机匣转动,能够分别实现最大和最小面积止动,在可调范围内依靠前调节片和后调节片实现被动压差调节,从而取消作动筒和调节机构,实现结构简化,尺寸和重量降低。该新调节方式能够在调节范围内保持较好的流路光顺性,从而降低流动损失。
  • 一种循环可变航空发动机低损失前涵道引射器调节装置-202310625406.8
  • 陈雷;尹海宝;李小平 -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 2023-05-30 - 2023-07-28 - F02K3/075
  • 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调节机构领域,为一种循环可变航空发动机低损失前涵道引射器调节装置,包括调节环、中心轴和作动机构,中心轴为整环结构并且中心轴环绕发动机的轴线设置,调节环为弧形结构并具有多组,多组调节环沿着中心轴的周向间隔设置;在双涵模式下,调节环调节至与第二涵道接近平行,此时将外涵气流分为stream2和stream3,第一涵道气流stream1与stream2先掺混后,再与stream3掺混,可以降低双涵模式下多涵道汇流的掺混损失。在单涵模式下,调节环调节至两端与壁面接触位置,形成完整的外流路,使stream1流动更加顺畅,流道面积变化率更加合理,可以显著降低stream1的突扩损失。
  • 三流燃气涡轮发动机控制-202310018541.6
  • 大卫·马里恩·奥斯迪克;杰弗里·S·斯普鲁伊尔;斯蒂芬·约瑟夫·卡法罗;大卫·亚历山大·希特 - 通用电气公司
  • 2023-01-06 - 2023-07-11 - F02K3/075
  • 公开了用于控制三流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控制系统和方案。一方面,三流发动机在架构上被布置成限定可以各自输出推进推力的初级旁通流动路径、次级旁通流动路径和核心流动路径。三流发动机包括一个或多个效应器,一个或多个效应器可以被控制,以调整由次级旁通流动路径提供的对净推进推力的推力贡献,以及由次级旁通流动路径提供的对相关联热管理系统的热贡献。在控制效应器时可以考虑竞争需求、限制和优先级。在一些实施例中,次级效应器可以与效应器联动或与效应器结合控制,以帮助调整由次级旁通流动路径提供的贡献。
  • 一种引射器阀门、引射器和变循环发动机-202310402924.3
  • 纪福森;丁拳;高兴;夏婷婷 - 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院
  • 2023-04-14 - 2023-06-06 - F02K3/075
  • 本发明公开一种引射器阀门及引射器和变循环发动机,涉及航空发动机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引射器阀门结构复杂、重量较大、精度较低、同步性较差的问题。该引射器阀门包括直线驱动组件以及阀门,直线驱动组件包括步进式电动丝杆和安装件,步进式电动丝杆与安装件螺纹连接,阀门设在安装件上,步进式电动丝杆具有相反的两个转动方向,步进式电动丝杆用于驱动安装件带动阀门沿着步进式电动丝杆的延伸方向运动。引射器阀门及前涵道引射器和变循环发动机用于以简化的结构、较轻的重量、较高的控制精度以及较好的同步性实现对核心机驱动风扇与高压压气机之间的流量调控。
  • 一种级间涵道航空发动机-202310489900.6
  • 王相平;金海;怀时卫;陈军梁;刘诗尧;李宜明;魏德明;周建超;琚奕鹏;周伟朋;王晓蕾;张宏宇;闫述 -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 2023-05-04 - 2023-05-30 - F02K3/075
  • 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设计领域,为一种级间涵道航空发动机,包括机匣、燃烧室、高压轴系、低压轴系和换热器;低压轴系包括进气风扇转子、增压级转子、涡轮风扇组合件和低压涡轮轴,高压轴系包括高压压气机转子、高压涡轮和高压涡轮轴;工作时,外界大气从进气口机匣处进入,经过进气风扇转子后,气流被分流环分成内涵气流和外涵气流,内涵气流进入到内涵通道内,外涵气流进入到外涵通道内;外涵气流流经中介机匣的外涵流道后,经过一级增压区内部的换热器,之后经过低压涡轮风扇转子的继续增压,最后从发动机后端排出。由于换热器仅经过进气风扇转子的一级增压,其环境温度较低、换热效果较好,保证外涵气流总压恢复系数的稳定。
  • 一种变循环航空发动机中双涵压气机模式转换控制方法-202310137956.5
  • 韩文俊;刘永泉;梁彩云;计自飞;李瑞军;阎巍;张博文;李睿;王靖凯 -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 2023-02-20 - 2023-05-26 - F02K3/075
  • 一种变循环航空发动机中双涵压气机模式转换控制方法,包括:对变循环航空发动机中双涵压气机进行模式转换时,控制核心机风扇可调叶片角度αCDFS、压气机一级静子可调叶片角度αS1,变化为:其中,T为对进行模式转换的时间;dt为控制运算周期;K为计数器;αXCDFS DEM,n为第n个控制运算周期,αCDFS的给定值;αXCDFS DEM,n为第n个控制运算周期,αCDFS的值;αXCDFS,n‑1为第n‑1个控制运算周期,αCDFS的值;αCDFSt,n为第n个控制运算周期,αCDFS进行模式转换的目标值;αS1DEM,n为对进行模式转换时,第n个控制运算周期,αS1的给定值;αS1,n为第n个控制运算周期,αS1的取值;αS1,n‑1为第n‑1个控制运算周期,αS1的取值;αS1t,n为第n个控制运算周期,αS1进行模式转换的目标值。
  • 一种双燃料预冷变循环发动机-202310115360.5
  • 蔡常鹏;陈浩颖;张海波;郑前钢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2023-02-15 - 2023-04-21 - F02K3/075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燃料预冷变循环发动机。本发明双燃料预冷变循环发动机包括具有可变几何调节机构的变循环发动机,以及设置于所述变循环发动机前端的当量双燃料预冷器;所述当量双燃料预冷器的燃料比是以H=30km,Ma=5.0最大飞行状态为设计点,以相对推力经济比ΔFprice最大为目标确定。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将双燃料预冷技术与具有可变几何调节机构的变循环发动机相结合,并对两种燃料预冷工质的比例进行优化,可有效提升全包线的变循环发动机的推力性能。
  • 一种用于变循环发动机的分体结构传动式后涵道引射器-202310107629.5
  • 刘玉英;姜祺;刘广海;何志杰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2023-02-14 - 2023-04-18 - F02K3/075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变循环发动机的分体结构传动式后涵道引射器,包括:同步环;多个液压作动筒,可伸缩地连接在所述同步环与所述外筒体之间;多个分体式封严片,能够相对于所述内筒体移动以封堵或打开相应的所述通气口;传动轴,沿径向穿过中筒体并设置于所述内筒体和所述外筒体之间,其外端通过第一传动组件与所述同步环传动连接,其内端通过第二传动组件与所述分体式封严片传动连接;以及浮动密封组件,沿所述传动轴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套设在所述传动轴的外侧,并可活动地密封设置于所述中筒体的外侧。本发明能够实现涵道比的连续调节,减小传动力矩,降低卡阻风险,提高通道气密性,并能充分考虑热膨胀相对位移量的影响。
  • 一种由电机带转增压级实现变涵道比的发动机-202221491730.2
  • 马亚如;徐鹏;王石柱 - 上海尚实航空发动机股份有限公司
  • 2022-06-15 - 2023-03-28 - F02K3/075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由电机带转增压级实现变涵道比的发动机,包括,本实用新型主体、进气口、风扇、增压级、电机、高压压气机、核心机、内涵道、燃烧室、低压涡轮和喷管,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电机于增压级底部,通过由电机独立驱动增压级进行转动,降低了低压涡轮的荷载,并且通过控制电机带动增压级的转速而使得发动机适应不同的飞行状态,达到了降低整体的复杂程度,同时降低低压涡轮的荷载,并且有效降低了整机重量,缩小了整机尺寸,以及独立控制电机带转增压级的方式,非常有利于整机起动、加减速、尤其是空中起动等非稳态过程的有益效果。
  • 嵌入式一体化作动组件-202211317421.8
  • 马同玲;叶静;王力国;黄蓉 - 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
  • 2022-10-26 - 2023-03-07 - F02K3/075
  • 本发明属于航空发动机调节作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嵌入式一体化作动组件,包括作动环和设置在作动环内部的引气环;所述作动环设置在调节机构中可动件的尾部;所述引气环为内部中空的结构,其端面开设有供气孔,所述引气环与作动环滑动连接;所述引气环右端固定有中空的进气杆,所述进气杆的右端伸出作动环的右端面与伺服阀的出气口连通,所述伺服阀的进气口通过管路与压气机后的压缩气体连通。本发明将作动组件与调节机构的运动部件一体化设计,将作动部件内置于运动部件内部,利用压气机后的压缩气体作为动力源,通过双腔实时进气动态调节控制作动筒的位置,解决传统作动机构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的问题,并通过无密封设计,适应于高温环境。
  • 一种交错式后涵道引射混合器及加力燃烧室-202211508942.1
  • 刘玉英;何志杰;刘广海;祝金玉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2022-11-29 - 2023-02-24 - F02K3/075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交错式后涵道引射混合器,包括分流环、后涵道引射混合器以及作动装置,其中后涵道引射混合器导流片和分流环引流片交错设置。本发明通过调节后涵道引射混合器,使变循环发动机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均满足混合器出口截面处的面积需求。在中等涵道比或较大涵道比工作模式下,使得内涵高温气流与部分外涵低温气流在后涵道引射混合器下游形成较强流向涡,加强了内涵高温气流与部分外涵低温气流在内涵通道内的掺混效果。在小涵道比工作模式下,使得后涵道引射混合器导流片和分流环引流片平行,有效地降低了后涵道引射混合器的流动损失。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交错式后涵道引射混合器的加力燃烧室。
  • 民航缩比涡扇发动机的控制方法及系统-202211111693.2
  • 徐征;陈龙飞;陈程;刘建冬;钟生辉;常刘勇;朱美印;潘康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
  • 2022-09-13 - 2022-12-09 - F02K3/075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民航缩比涡扇发动机的控制方法及系统。民航缩比涡扇发动机包括涡道风扇、核心机、位于涡道风扇与核心机之间的主通道、内涵道以及外涵道,涡道风扇采用独立的驱动源;民航缩比涡扇发动机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主通道的主通道截面处的第一温度数据以及第一压力数据;或/和,获取外涵道的外涵道截面处的第二温度数据以及第二压力数据;由第一温度数据以及第一压力数据,或/和第二温度数据及第二压力数据计算出涵道比;分别独立调节涡道风扇的转速和核心机的油门,使民航缩比涡扇发动机的推力工况及涵道比与民航涡扇原机的原机推力工况及原机涵道比一致。本发明可以使得涵道比具有较宽的调节范围,且不会造成总压的损失。
  • 变循环发动机、飞行器及变循环发动机的控制方法-202211247792.3
  • 李子万;周燕佩;胡忠志 - 清华大学
  • 2022-10-12 - 2022-11-29 - F02K3/075
  • 本申请提供一种变循环发动机、飞行器及变循环发动机的控制方法,该变循环发动机包括调节机构、转子机构、燃烧机构、以及外机匣和内机匣;内机匣位于外机匣内,外机匣与内机匣之间具有供气体流通的外涵道;转子机构包括低压转子和高压转子,高压转子位于内机匣内,内机匣内具有供气体流通的内涵道,低压转子的部分位于外机匣内;燃烧机构包括外涵燃烧室和内涵燃烧室,内涵燃烧室设置于内涵道内,外涵燃烧室设置于外涵道内;调节机构的至少一部分与内机匣的进气端连接。本申请提供的变循环发动机能够对涵道比和增压比进行大幅度调节,既提高了变循环发动机对推力的调节能力和燃油经济性,又拓宽了变循环发动机的宽速域工作范围。
  • 一种自适应变循环航空发动机内外涵道环形阀门控制机构-202210976229.3
  • 徐顺;葛笑楠;冀颖异;朱健;刘燕燕;马召祥;信晗;付垚;齐海成;洪梅 -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 2022-08-15 - 2022-10-11 - F02K3/075
  • 本申请属于自适应变循环航空发动机内外涵道环形阀门控制机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适应变循环航空发动机内外涵道环形阀门控制机构,包括:外机匣,其上具有穿孔;分流环,在外机匣内设置,与外机匣之间形成外涵道,其内形成内涵道,其侧壁具有引射孔;环形阀门,贴靠在分流环上;导轨,连接在外机匣内侧,沿轴向设置;直线轴承,套接在导轨上,与环形阀门连接;传动轴,在贯穿穿孔设置;连杆,一端铰接在环形阀门上,另一端铰接在传动轴伸入外机匣的一端;作动筒,铰接在外机匣外壁、传动轴露出在外机匣的一端之间,以能够驱动传动轴转动,进而通过连杆带动分流环沿轴向运动,从而打开或关闭引射孔。
  • 一种利用旋转爆震的变涵道比燃气涡轮发动机-202210875265.0
  • 王可;曹力文;徐子阳;沙宇;范玮 - 西北工业大学
  • 2022-07-25 - 2022-10-11 - F02K3/075
  • 本发明专利为一种利用旋转爆震的变涵道比燃气涡轮发动机,包括旋转爆震燃烧室、核心机、内涵道、外涵道、支板。利用旋转爆震燃烧沿轴向的高速流动将外部气体引射进入外涵道,与涡轮后高速燃气分开或混合排出。本发明以较小迎风面积实现外涵道气流流量的提高,进而增大排气流量,实现增推效果。压气机后气体分流使得一部分涡轮后高速排气的动能用于实现旋转爆震燃烧的引射作用,避免多余能量损耗,有效提高推进效率。此外,改变旋转爆震燃烧强度可对引射气流流量进行调节,进而在固定几何构型下改变涵道比,拓宽飞行包线。本发明有效规避涡扇发动机的复杂结构与加工难度,提升航空发动机的工作性能。本发明可用于爆震燃烧及航空推进技术领域。
  • 一种锯齿形的变循环发动机可调前涵道引射器结构-202210732638.9
  • 胡文兵;王永明;肖双强;陈佳;黄顺洲;曹志鹏;代胜刚;伍鑫;向英子;岳定阳;李林骏 - 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
  • 2022-06-27 - 2022-09-23 - F02K3/075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锯齿形的变循环发动机可调前涵道引射器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前涵道引射器第一外涵的出口两侧的前置筒体阀门和后置筒体阀门;所述前置筒体阀门和所述后置筒体阀门分别包括相互啮合的锯齿形阀门;所述前置筒体阀门和后置筒体阀门上分别连接电机驱动装置,所述电机驱动装置带动所述前置筒体阀门或所述后置筒体阀门移动,使所述前置筒体阀门和所述后置筒体阀门齿形啮合,实现前涵道引射器面积的调节。本发明通过前、后置备份控制装置,提高安全可靠性及控制精度,两侧锯齿形的筒体阀门增加了内外涵气流的掺混面积,提高了掺混效率、降低了气动噪声,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
  • 双排气级自适应推力尾喷管的发动机及调节机构-202210633027.9
  • 周登极;贾星云 - 上海交通大学
  • 2022-06-06 - 2022-09-16 - F02K3/075
  •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双排气级自适应推力尾喷管的发动机及调节机构,包括机体以及设置在其进口处的风扇,风扇下游的内涵道中依次设有核心机级驱动风扇、高压压气机、主燃烧室、高压涡轮、低压涡轮以及加力燃烧室,所述发动机外侧依次设有中间涵道与外涵道,外涵道进气口处设有分流风扇,所述加力燃烧室所在的内涵道与外涵道之间设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于将外涵道中气流引导进入内涵道中,利用调节机构切换外涵道和内涵道之间的连通状态,同时联动调节外涵道分排尾喷管的状态,有效的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
  • 一种高升限低油耗中等涵道比变循环发动机-202210489070.2
  • 张坤;龚建波;郭磊;王钟;李丹;杨光伟;徐纲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2022-05-06 - 2022-08-05 - F02K3/075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升限低油耗中等涵道比变循环发动机,发动机风扇分成前风扇和后风扇,前风扇分为第一级风扇和第二级风扇,均位于低压涡轮轴上,后风扇分为核心机驱动风扇与高压压气机,并均位于高压涡轮轴上。经第一级风扇增压后的气流分别进入外涵道、内涵道,进入内涵道的气流进入第二级风扇。第二级风扇亦有两个气流出口,分别为第一气流通道以及内涵道,内涵道中的气流进入后风扇的核心机驱动风扇。核心机驱动风扇亦有两个气流出口,分别为第二气流通道以及内涵道,内涵道中的气流进入高压压气机。发动机在不同任务需求下,通过第一、二模式选择阀门分别调节第一、二气流通道,实现发动机总涵道比调节,改变发动机变循环推力。
  • 一种用于加力燃烧室的齿轮传动后涵道引射器-202210432811.3
  • 王永明;吴小飞;林建府;王旭东;张勋;徐新文;黄晓峰;勾阳 - 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
  • 2022-04-24 - 2022-07-26 - F02K3/075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加力燃烧室的齿轮传动后涵道引射器,包括:曲柄,所述曲柄包括曲轴和固定在所述曲轴一端的圆柱齿轮;所述曲轴贯穿固定在所述加力燃烧室中的外涵机匣上;旋转板,所述旋转板为环状结构,套设于所述加力燃烧室的头部外圈,所述旋转板一侧的环形端面上设置面齿轮,所述面齿轮与所述曲柄的圆柱齿轮相互啮合;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外涵机匣外壁,驱动端与曲轴连接,以驱动曲柄绕中心轴旋转,带动旋转板周向旋转。本发明采用驱动源外置在外涵机匣上、齿轮传动结构以及柔性支撑结构,具有流阻低、结构空间紧凑、运动副少、定心可靠、对轴径向误差不敏感等优点,满足双外涵机匣结构特点等综合性要求。
  • 用于飞行器的双涵道涡轮机-202080059913.4
  • 伊娃·朱莉·勒毕奥特;安东尼·宾德;劳伦特·苏拉特 - 赛峰飞机发动机公司
  • 2020-08-26 - 2022-04-05 - F02K3/075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飞行器的双涵道涡轮机(2),该涡轮机包括气体发生器(5)和管道风扇(4),该管道风扇包括可变节距轮叶(18),该可变节距轮叶被构造成采用反向推力位置来驱动次级管道(16)内的空气的反向流(24)的流动,通过穿过次级管道的定子叶片组件(40)将气体发生器(5)连接到风扇壳体(3),用于将来自反向流的空气进入的第一开口(28)位于外壳体(17)上,用于将所述空气排出的第二开口(29)位于内壳体(14)上,该内壳体至少部分地在外部界定内管道(12)。第一开口位于平面内,该平面垂直于涡轮机的纵向轴线(C),并且基本上穿过叶片组件的中间。
  • 一种具有大范围涵道比调节能力的推进系统-202111436236.6
  • 何佳倩;苏桂英;徐雪;芮长胜 -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 2021-11-29 - 2022-03-22 - F02K3/075
  • 本申请属于发动机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大范围涵道比调节能力的推进系统。该系统包括涡扇发动机,用于产生主推力;发电机,连接所述涡扇发动机,用于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存储装置,连接所述发电机,用于存储电能;电驱动风扇,分布在飞机的机身上,包括电机及进气道,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电存储装置,用于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并带动风扇转动,产生辅助推力。本申请在不改变现有涡扇发动机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电动力与辅助风扇系统实现变循环特征,能够实现推进系统涵道比和耗油率的大范围调节。
  • 一种由电机带转增压级实现变涵道比的航空发动机及其控制方法-202111142035.5
  • 马亚如;顾程;徐鹏;王石柱 - 上海尚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2021-09-28 - 2021-12-28 - F02K3/075
  • 本发明属于航空动力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由电机带转增压级实现变涵道比的航空发动机及其控制方法,航空发动机包括内涵道、外涵道、风扇、设置于内涵道内的增压级、高压压气机、燃烧室、高压涡轮以及低压涡轮,高压涡轮通过高压轴驱动高压压气机,低压涡轮通过低压轴驱动风扇,风扇用于向外涵道以及内涵道送风,还包括电机,电机被配置为驱动增压级,增压级用于向内涵道送风。本发明提供的由电机带转增压级实现变涵道比的航空发动机,通过设置电机直接驱动增压级向内涵道送风,省去了传统变涵道发动机在控制涵道比改变过程中复杂的调节机构,有效简化航空发动机整机控制系统繁杂的操作过程,也提升了整机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 基于前置式压缩导流叶轮的涡轮喷气推进系统、控制方法-202010004512.0
  • 王奉明;徐纲;张坤;朱俊强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2020-01-03 - 2021-01-12 - F02K3/075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前置式压缩导流叶轮的涡轮喷气推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采用前置式压缩导流叶轮,调节发动机压比,实现发动机在整个包线范围内循环可变、涵道比有效调节,内外涵功率的大幅度调整和重新分配;通过发动机与进气道联合调节设计,使进气道喉道面积比在可接受的效率范围内工作,实现进气流量与主机工作流量匹配,以降低推力损失,提高推进效率。当进气来流速度较低时,压缩导流叶轮用以导流,风扇处于较小压比模态,进气道喉道面积处于较小状态,以有效增大涵道比,降低耗油率;当进气来流速度较高时,压缩导流叶轮作为压气机使用,进气道喉道面积处于较大状态,增加风扇压比,降低涵道比,提高涡轮前燃气温度,提高了单位推力。
  • 燃气涡轮发动机-201710957913.6
  • T.O.莫尼斯;D.R.德怀尔;M.J.拉里丘塔;J.D.克莱门茨;B.W.米勒 - 通用电气公司
  • 2017-10-13 - 2020-08-18 - F02K3/075
  • 一种燃气涡轮发动机包括具有单级风扇的风扇区段、核心涡轮发动机以及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风扇区段的所述风扇和所述核心涡轮发动机的舱。所述燃气涡轮发动机还包括在所述核心涡轮发动机的所述壳体与所述舱之间延伸的出口导叶。所述燃气涡轮发动机被配置成将声学比限定为大于或等于2.3,其中所述声学比是所述风扇叶片的后缘与所述出口导叶的前缘之间的轴向间距和所述风扇叶片的轴向宽度的比率,所述轴向间距在所述风扇叶片的跨距的百分之七十五(75%)的径向位置处,所述轴向宽度同样在所述风扇叶片的所述跨距的百分之七十五(75%)的径向位置处。
  • 一种外涵面积调节的驱动结构-201711455082.9
  • 陈乾明;李冠达;姚利盼;董婷;刘治呈;格桑央珍 - 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
  • 2017-12-27 - 2020-06-09 - F02K3/075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外涵面积调节的驱动结构,包括滑筒(10)、上四连杆机构和下四连杆机构,滑筒(10)位于外涵出口,滑筒(10)轴向移动改变外涵出口的面积,上四连杆机构连接作动筒,下四连杆机构连接滑筒(10),上四连杆机构和下四连杆机构之间通过共轴连接;本发明控制外涵道滑筒轴向平稳精确的移动,通过对称曲柄连杆机构的应用,限制了滑筒的自由度,运动方向唯一,位移精度良好,系统稳定,反应快速,且不存在卡滞。
  • 变循环发动机模式控制机构及具有其的中介机匣结构-202010092704.1
  • 胡丹;阎深;郑海亮;刚铁;张成凯 -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 2020-02-14 - 2020-06-02 - F02K3/075
  • 本申请属于领域变循环发动机模式选择设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变循环发动机模式控制机构,包括:多个阀片连杆,每个阀片连杆的一端用以对应铰接至一个阀片;多个活塞筒,用以连接至中介机匣的外机匣的内壁上;多个活塞杆,每个活塞杆对应贯穿一个活塞筒设置,其一端对应与一个阀片连杆的另一端铰接;联动环,与各个活塞杆的另一端连接;作动筒,其活塞杆与联动环连接,以能够带动联动环运动,以此带动各个活塞杆沿对应活塞筒的轴向运动,通过各个阀片连杆带动对应的阀片转动,使各个阀片同步处于关闭状态或打开状态。以及,涉及一种具有上述变循环发动机模式控制机构的中介机匣结构。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