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近红外发光的手性铜团簇材料及其在夜视成像中的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310073226.3 申请日: 2023-02-07
公开(公告)号: CN116199642A 公开(公告)日: 2023-06-02
发明(设计)人: 董喜燕;韩振;臧双全 申请(专利权)人: 河南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C07D277/16 分类号: C07D277/16;C09D5/22;C09K11/06;H10K50/11;H10K85/30
代理公司: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代理人: 时立新
地址: 454003 河南*** 国省代码: 河南;4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近红外发光的手性铜团簇材料,属于配位化学和纳米材料的交叉领域。该铜团簇对映体以手性配体(S/R)‑4‑异丙基噻唑烷‑2‑硫酮(简写为:R/S‑iptt)为保护配体,通过简单的一锅法合成得到高效近红外发光的手性铜团簇材料。该对映体团簇的化学式为:C38.67H66Cu6N6S12Cl0.67O,简写为:R/S‑CS1,属于立方晶系,空间群为手性空间群P213,S‑CS1:a=17.8373Å,b=17.8373Å,c=17.8373Å,α=90°,β=90°,γ=90°,V=5675.28Å3R‑CS1:a=17.8736Å,b=17.8736Å,c=17.8736Å,α=90°,β=90°,γ=90°,V=5710.0Å3该材料在室温下具有高效的近红外发光,荧光量子产率可以达到45%;其结构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可以作为近红外荧光粉材料制备近红外LED,实现夜视近红外光照明。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高效 红外 发光 手性 铜团簇 材料 及其 成像 中的 应用
【主权项】:
暂无信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2310073226.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 一种新型含硫高折射可固化单体-202310779255.1
  • 聂俊;万晓君;朱晓群;陈莉 - 江苏集萃光敏电子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
  • 2023-06-29 - 2023-09-29 - C07D277/16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含硫高折射可固化单体,具有如下式Ⅰ或者式Ⅱ化学结构:#imgabs0#其中,X1为可聚合基团,X2为高折射性能基团,根据本发明提出的合成路线,可以从不同的含伯氨基高折射原料(如苯环、萘环、二苯硫醚、双酚芴等)出发,经过环硫开环反应、硫代CDI关环和酯化反应,将含氨基高折射基团通过一个硫噻唑啉结构与丙烯酸酯连接,从而赋予单体高折射率,另本发明所述含硫高折射可固化单体与常用光固化单体(TPGDA)有良好的相容性,拓展了这一类高折射单体的应用,具有很好的产业化应用前景。
  • 一种高效黄色发光的手性Au2-202310569136.3
  • 臧双全;董喜燕;韩振 - 郑州大学
  • 2023-05-19 - 2023-09-22 - C07D277/16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黄色发光的手性Au2Cu2团簇材料及其在OLED中的应用,属于配位化学和纳米材料的交叉领域。其化学式为:C25H42Au2Cl2Cu2N4S8,简写为:R/S‑Au2Cu2(iptt)4,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手性空间群P21R‑Au2Cu2(iptt)4a=12.89870Å,b=15.94940Å,c=19.56570Å,α=90°,β=103.0690°,γ=90°,V=3920.92Å3。该材料在室温下能高效光致发光,荧光量子产率为81%。其光致发光效率高,可以作为发光材料制备OLED器件。
  • 一种高效绿色发光的手性Au2-202310569158.X
  • 臧双全;董喜燕;韩振 - 郑州大学
  • 2023-05-19 - 2023-08-18 - C07D277/16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绿色发光的手性Au2Cu2团簇材料,属于配位化学和纳米材料的交叉领域。该手性Au2Cu2团簇对映体以R/S‑4‑甲基噻唑烷‑2‑硫酮(简写为:R/S‑mtt)为保护配体,通过一锅法合成得到。其化学式为:C16H24Au2Cu2N4S8,简写为:R/S‑Au2Cu2(mtt)4,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手性空间群P212121R‑Au2Cu2(mtt)4a=11.1951Å,b=15.4974Å,c=15.9359Å,α=90°,β=90°,γ=90°,V=2764.80Å3S‑Au2Cu2(mtt)4a=11.1861Å,b=15.4877Å,c=15.9542Å,α=90°,β=90°,γ=90°,V=2764.02Å3。该材料在室温下能高效光致发光,荧光量子产率接近100%,具有超高的光致发光效率,可以作为发光材料制备OLED器件。
  • 一种高光致发光效率的手性Au2-202310569143.3
  • 董喜燕;韩振;臧双全 - 河南理工大学
  • 2023-05-19 - 2023-08-15 - C07D277/16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光致发光效率的手性Au2Cu2团簇材料,属于配位化学和纳米材料的交叉领域。该手性Au2Cu2团簇对映体以R/S‑4‑苯基噻唑烷‑2‑硫酮(简写为:R/S‑ptt)为保护配体,通过一锅法合成得到。其化学式为:C36H32Au2Cu2N4S8,简写为:R/S‑Au2Cu2(ptt)4,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手性空间群C2221R‑Au2Cu2(ptt)4a=11.17720Å,b=19.28590Å,c=37.3918Å,α=90°,β=90°,γ=90°,V=8060.26Å3S‑Au2Cu2(ptt)4a=11.1830Å,b=19.2776Å,c=37.3737Å,α=90°,β=90°,γ=90°,V=8057.1Å3。该种材料在室温下具有接近100%光致发光效率,可以作为发光材料制备OLED器件。
  • 一种高效近红外发光的手性铜团簇材料及其在夜视成像中的应用-202310073226.3
  • 董喜燕;韩振;臧双全 - 河南理工大学
  • 2023-02-07 - 2023-06-02 - C07D277/16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近红外发光的手性铜团簇材料,属于配位化学和纳米材料的交叉领域。该铜团簇对映体以手性配体(S/R)‑4‑异丙基噻唑烷‑2‑硫酮(简写为:R/S‑iptt)为保护配体,通过简单的一锅法合成得到高效近红外发光的手性铜团簇材料。该对映体团簇的化学式为:C38.67H66Cu6N6S12Cl0.67O,简写为:R/S‑CS1,属于立方晶系,空间群为手性空间群P213,S‑CS1:a=17.8373Å,b=17.8373Å,c=17.8373Å,α=90°,β=90°,γ=90°,V=5675.28Å3R‑CS1:a=17.8736Å,b=17.8736Å,c=17.8736Å,α=90°,β=90°,γ=90°,V=5710.0Å3该材料在室温下具有高效的近红外发光,荧光量子产率可以达到45%;其结构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可以作为近红外荧光粉材料制备近红外LED,实现夜视近红外光照明。
  • 一种近红外发光的手性Cu6-202310073223.X
  • 臧双全;董喜燕;韩振 - 郑州大学
  • 2023-02-07 - 2023-05-05 - C07D277/16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红外发光的手性铜团簇材料及其在夜视成像中的应用,属于配位化学和纳米材料的交叉领域。该手性铜团簇对映体以手性配体(S/R)‑4‑异丙基噻唑烷‑2‑硫酮(简写为:R/S‑iptt)为保护配体,通过简单的一步反应合成得到。该对映体团簇的化学式为:C36H60Cu6N6S12,简写为:R/S‑CS2,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手性空间群C2,S‑CS2:a=23.6472Å,b=16.7178Å,c=13.7830Å,α=90˚,β=96.039˚,γ=90˚,V=5418.6Å3R‑CS2:a=23.6598Å,b=16.7141Å,c=13.7523Å,α=90˚,β=95.994˚,γ=90˚,V=5408.6Å3。该材料在室温下具有短波的近红外发光,其发射波长为856 nm,荧光量子产率可以达到12%;其结构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分解温度可以达到260oC。可以作为近红外荧光粉材料制备近红外LED,实现夜视近红外光照明。
  • 一种制备2-巯基噻唑啉的合成方法-202210871554.3
  • 刘中华 - 广州市三珍商贸有限公司
  • 2022-07-22 - 2023-03-28 - C07D277/16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2‑巯基噻唑啉的合成方法,通过将2‑氨基乙基硫酸酯、乙醇胺、二硫化碳和水反应生成2‑巯基噻唑啉和乙醇胺硫酸盐,含有乙醇胺硫酸盐的废水经过适当的处理,即可除出副反应产生的杂质,从而得到合格的乙醇胺硫酸盐水溶液,可以作为酯化反应的原料。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节约资源消耗,不需要消耗氢氧化钠和浓硫酸,乙醇胺实现一次循环利用;(2)减少一步中和反应,节约设备投资和能源消耗,减少废水的排放;(3)降低生产成本。
  • 一种多硫型促进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202010832378.3
  • 余海文;刘权;吴玲玲;穆洪帅;肖程远;杨瑞蒙;肖同亮;陈晓艳;谢竞慧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020-08-18 - 2022-12-13 - C07D277/16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硫型促进剂和多硫型促进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2‑巯基噻唑啉、二硫化碳和碱在醇溶液中反应制备得到中间体2‑硫代噻唑烷‑3‑碳二硫酸钠;(2)将步骤(1)中得到的中间体2‑硫代噻唑烷‑3‑碳二硫酸钠和一氯化硫在醇溶液中反应,即制备得到所述多硫型促进剂。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上述多硫型促进剂在橡胶领域的应用。本发明的多硫型促进剂3,3’‑四硫代双(羰硫基)双(噻唑烷‑2‑硫酮),有效硫含量高达41%,用于获得高回弹、低压变硫化胶时,既不需要采用顺丁胶并用,也不需要添加偶联剂,得到的产品性能优良。
  • 硫唑啉-2-硫代酮的合成方法-201911412422.9
  • 沈鑫;陈颖江;王丹;詹华杏 - 厦门本素药业有限公司
  • 2019-12-31 - 2020-05-01 - C07D277/16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硫唑啉‑2‑硫代酮的合成方法。本发明的如式IV所示的硫唑啉‑2‑硫代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溶剂中,将如式I所示的化合物与氯磺酸进行如下所示的成盐反应,得到如式II所示的化合物,即可;(2)在溶剂中,将如式II所示的化合物与如式III所示的化合物进行如下所示的环合反应,得如式IV所示的硫唑啉‑2‑硫代酮类化合物,即可;其中,R和R’独立地选自氢、C1‑6烷基、C6‑10芳基取代的C1‑6烷基、C6‑10芳基;R”为C1‑6烷基;M为碱金属。本发明的合成方法操作简单、产率较高且纯度较高。
  • 3,5-二取代噻唑烷-2-硫酮类化合物制备方法-201810141087.2
  • 陆澄容;赵蓓;谢月琴 - 苏州大学
  • 2018-02-11 - 2020-04-10 - C07D277/16
  • 本发明涉及一种3,5‑二取代噻唑烷‑2‑硫酮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式(Ⅰ)所示的氮杂环丙烷类化合物和二硫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反应,得到式(Ⅱ)所示的3,5‑二取代噻唑烷‑2‑硫酮类化合物,催化剂为酰胺基二价稀土金属胺化物,反应在无水、无氧的惰性气氛中进行,以上反应路线如下:其中,R1选自氢、C1‑C4烷基、烷氧基或卤素;卤素为氯或溴;R2选自C1‑C4烷基、苄基或环己基。本发明的方法催化剂用量少、反应条件温和、底物普适性好以及可以高收率地合成目标产物。
  • 2-巯基噻唑啉连续自动精制生产装置-201822129929.0
  • 陈建国;刘中华 - 衡阳丰联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 2018-12-19 - 2019-10-25 - C07D277/16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2‑巯基噻唑啉连续自动精制生产装置,涉及化工生产装置技术领域,其包括用于存放粗噻唑溶液的中间贮罐,中间贮罐通过泵体与第一真空带式过滤机连接,第一真空带式过滤机连接有用于对粗噻唑进行溶解的溶解釜,溶解釜设有第一溢流口,第一溢流口连接有一级冷却釜,一级冷却釜安装有第一夹套式换热器,第一夹套式换热器设有冷水进水口和热水出水口,热水出水口连接至一加热器,加热器设有连通所述溶解釜并用于向溶解釜通入升温后的热水的第二溢流口,一级冷却釜设有第三溢流口,第三溢流口连接有二级冷却釜,二级冷却釜连接有第二真空带式过滤机。本实用新型可降低工人劳动强度、降低能耗,并且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 一种R-四氢噻唑-2-硫酮-4-羧酸的合成方法-201711406128.8
  • 梅锦初 - 中山市小榄企业服务有限公司
  • 2017-12-22 - 2018-06-08 - C07D277/16
  • 本发明公开的属于生物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R‑四氢噻唑‑2‑硫酮‑4‑羧酸的合成方法,该R‑四氢噻唑‑2‑硫酮‑4‑羧酸的合成方法的具体合成步骤如下:S1:调制反应液剂:选取400ml的烧杯,在烧杯内加入CuSO4、ZnSO4、Al2(SO4)3混合液,所述CuSO4、ZnSO4、Al2(SO4)3混合液的体积为240ml,相混合液中注入NAOH溶液,所述NAOH溶液的浓度为(60‑75)%,调节PH值为12‑12.5;S2:将反应物加入反应液剂中:向步骤S1中调制好的反应液剂注入β‑氯代丙氨酸和CS2,所述β‑氯代丙氨酸和CS2按照摩尔比为1:(1.0‑1.2)的比重配比;S3:生成沉淀;S4:萃取,该R‑四氢噻唑‑2‑硫酮‑4‑羧酸的合成方法通过简单的合成步骤进行制备,制备条件较为简单,能够轻易完成制备条件要求,降低合成成本,提高制备效率。
  • 一种四氢噻唑硫酮的制备方法-201510738317.X
  • 杭冬良 - 江苏梦得电镀化学品有限公司
  • 2015-11-03 - 2016-01-06 - C07D277/16
  • 本发明属于化学品合成领域,具体涉及四氢噻唑硫酮的一种工业规模化安全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反应釜加入水和一乙醇胺,开启搅拌反应温度控制在40℃以下,滴加50%硫酸在室温下搅拌;控制溶液温度小于140℃,减压蒸馏脱水至固体析出,脱水冷却加入20%氢氧化钠溶液待溶液分散后,开启搅拌,冷却到30-35℃再加入二硫化碳,控制反应温度在35-40℃,搅拌反应2小时。再缓慢滴加20%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完毕再回流反应2-3小时,抽滤,水重结晶,得四氢噻唑硫酮。采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反应条件温和,易于操作,后处理简单,容易放大生产,非常适合工业化生产;催化效果好,收率高;原料价格便宜,生产成本低。
  • 一种阳离子为1,3-噻唑-2-硫酮类的新型Brφnsted 酸性离子液体的制备方法-201110088075.6
  • 刘晨江;张永红 - 新疆大学
  • 2011-04-08 - 2011-11-02 - C07D277/16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1,3-噻唑-2-硫酮类阳离子的新型酸性离子液体的制备方法。该离子液体的阳离子为1,3-噻唑-2-硫酮衍生物,阴离子为酸根离子。阳离子噻唑硫酮3位被碳原子数1-16的所有直链或支链烷基、碳原子数1-16的部分氟化或全氟化的所有直链或支链烷基、碳原子数3-4的烷基磺酸以及所有含有醚基、羟基、羧基、腈基官能团且碳原子数为2-1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中的其中之一所取代。阴离子为氯、溴、碘、氟硼酸根、氟磷酸根、硫酸根、硫酸氢根、磷酸二氢根、磷酸根、硝酸根、对甲苯磺酸根、三氟乙酸根、三氟甲磺酸根、乳酸根、氯乙酸根、甲酸根、乙酸根、丙酸根、甲磺酸根中的其中之一。
  • 具有杀菌活性的多头硫醚噻唑啉化合物及合成方法与应用-200810011717.0
  • 王伟;王勇;高妍;张宗俭;赵冰;周袭非 - 辽宁科技大学
  • 2008-06-10 - 2008-10-22 - C07D277/16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杀菌活性的可作为杀菌农药制剂的多头硫醚噻唑啉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它表示为如下通式I所示多头硫醚噻唑啉化合物,是采用2-噻唑烷硫酮化合物,用碱用活化在极性质子溶剂中与多溴代化合物反应合成的。该化合物对常见农业致病真菌的有较高抑菌活性,可作为杀菌有效量的化合物制剂,或加入可接受的助剂制成农药组合物。尤其是可制成一种农药水分散片剂,该片剂对防治黄瓜炭疽菌、辣椒疫病、番茄灰霉病、黄瓜黑星病、油菜菌核病具有良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 N-烃氧羰基-2-噻唑硫酮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200510061124.1
  • 翁建全;沈德隆;谭成侠;曹耀艳 - 浙江工业大学
  • 2005-10-14 - 2006-04-19 - C07D277/16
  • 本发明涉及一种N-烃氧羰基-2-噻唑硫酮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所述的N-烃氧羰基-2-噻唑硫酮衍生物如式(I)所示,其中R代表C1~C10的链烷基、环烷基或卤代烷基,或C6~C10的芳基。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2-噻唑硫酮与氯甲酸酯在缚酸剂作用下,在0~10℃于有机溶剂中进行缩合反应,后处理得产物。所述N-烃氧羰基-2-噻唑硫酮衍生物对红蜘蛛有较好的杀虫活性,尤其R=正戊基、苄基或2-氯苯基时,化合物对红蜘蛛的抑制活性均在75%以上;所述衍生物对稻瘟病菌、黄瓜灰霉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小麦白粉病菌有不同的防效作用。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