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5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分布式动力系统、控制方法及能源系统-CN202211174441.4在审
  • 陈竞炜;赵健纬;廖乃冰;张坤 -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 2022-09-26 - 2022-12-30 - F28F27/0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动力系统、控制方法及能源系统,包括多组增压机组、一组或多组输出机组;还包括换热器模块,通过管路分别与各增压机组和各输出机组连接,用于对动力循环介质升温,还用于循环利用动力循环介质的热能;还包括调控装置,用于控制换热器模块至各增压机组的输入端之间的管路的流量,还用于控制换热器模块至各输出机组的输入端之间的管路的流量以及通断。通过将动力源分布式布局,采用具有多组增压机组、一组或多组输出机组的小功率级别旋转机械,可实现模块批量化生产,大幅降低如大型旋转器械的研制周期、生产成本,同时降低了维护与修理难度和成本,并具有更强的扩展性,可满足循环功率升级要求。
  • 分布式动力系统控制方法能源
  • [发明专利]分布式发电循环系统及控制方法-CN202211174418.5在审
  • 赵健纬;陈竞炜;廖乃冰;张坤 -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 2022-09-26 - 2022-12-27 - F01K25/1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发电循环系统及控制方法,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原理设置,包括核心机系统、发电机系统、热交换系统;包括第一调控系统,用于根据用电负荷控制气路流量和通断调整发电循环系统的发电效率和发电量;包括第二调控系统,用于控制气路流量及通断进而调整发电机系统的发电效率和发电量。本循环系统的核心机系统和发电机系统分布式布局,各机台独立响应,整体响应速度快;根据用电负荷变化,工作台数和流量实时调节,进而保持高效率的运转区间,发电量实时匹配用电负荷;系统改进为具有多个核心机组和多个发电机组的小功率级别旋转机械,可模块批量化生产,降低研制周期、生产成本,降低了维护修理难度和成本。
  • 分布式发电循环系统控制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燃气涡轮单元体结构-CN202110945097.3有效
  • 余索远;包幼林;曾飞;行峰涛;甘明瑜;廖乃冰;冯磊;段兵兵 -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 2021-08-17 - 2022-09-23 - F02C3/107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气涡轮单元体结构,包括安装于涡轮机匣内的燃气涡轮转子和燃气涡轮静子,燃气涡轮转子包括叶片、涡轮盘、前挡板和后挡板共同组成一个独立的组件,燃气涡轮静子包括整环结构的燃气涡轮导向器、燃气涡轮机匣、过渡段、轴承座和弹性支承,过渡段与轴承座及弹性支承共同构成燃气发生后支点支承,过渡段采用带回弯结构的发卡式一体结构且回弯处设置鼠笼肋条结构,用于调节燃气涡轮转子支点刚度。一级转子和二级转子以及短轴通过圆弧端齿实现定心和传扭,结构可是实现燃气两级转子构成一个独立的组件,便于发动机装配时零、组件状态管理。具有易于装配、有效防止燃气泄漏、可靠性高、结构紧凑等特点。
  • 一种燃气涡轮单元结构
  • [发明专利]双流路引气掺混防冰装置及方法、航空发动机-CN202010539869.9有效
  • 包幼林;廖乃冰;李立新;余强 -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 2020-06-15 - 2021-08-06 - F02C7/04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流路引气掺混防冰装置及方法、航空发动机,该装置仅包括电动阀、单向阀、液压驱动蝶阀这三个阀门,结构简单可靠、重量很轻,无需复杂的控制、执行机构,安装在发动机上后不会明显增加发动机的重量。并且,采用两股气流掺混形成中温低压气流输出至防冰部位,既确保了引气温度不会超出进气装置材料的使用温度范围,又满足了防冰温度需求。另外,通过设置节流孔将其两侧的气流压比控制在临界压比之上,高温高压引气的流量不随液压驱动蝶阀流通面积的调节而改变,而液压驱动蝶阀流通面积的调节只改变低温低压引气的流量,从而便于对高温高压引气和低温低压引气的流量分配比例进行有效、准确的控制。
  • 双流路引气掺混防冰装置方法航空发动机
  • [发明专利]飞行器及热防护系统-CN201810468944.X有效
  • 廖乃冰;吴雪蓓;余强;赵伟 -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 2018-05-16 - 2020-11-24 - B64D13/06
  • 本公开提出一种飞行器及热防护系统,属于航空飞行器技术领域。该热防护系统应用于飞行器,飞行器包括机头、机身和机翼。其中,热防护系统包括第一回路、第二回路和动力供给装置。第一回路包括第一热源管路和第一冷源管路,第一热源管路设于机头或机翼前沿,第一冷源管路设于机身背风面。第二回路包括第二热源管路和第二冷源管路,第二热源管路设于机身迎风面,第二冷源管路设于机身背风面。动力供给装置连接于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用于驱动流体介质在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内循环流动。该热防护通过流体介质以闭式循环的方式在飞行器高温区、低温区之间进行热量交换,从而起到降低飞行器高温区温度的作用。
  • 飞行器防护系统
  • [发明专利]压气机引气防冰装置和发动机-CN202010511055.4在审
  • 包幼林;廖乃冰;李立新;余强 -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 2020-06-08 - 2020-09-04 - F04D29/52
  • 本公开涉及一种压气机引气防冰装置和发动机,所述压气机具有进气装置、第一引气口和第二引气口,其中,所述第一引气口引出气体的温度和压力高于所述第二引气口引出气体的温度和压力,所述压气机引气防冰装置包括:第一引气支路,包括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与第一引气口连接;第二引气支路,包括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第二进气口与第二引气口连接;混合气体支路,包括流量调节装置、第三进气口和第三出气口,第三进气口与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连接,第三出气口与进气装置连接,流量调节装置位于第三进气口与第三出气口之间。该压气机引气防冰装置能够控制混合气体的温度和流量,为进气装置提供温度和流量适中的混合气体。
  • 压气机引气防冰装置发动机
  • [发明专利]导向叶片的冷却装置-CN201310277601.2有效
  • 廖乃冰;卢聪明;周志翔;贺宜红 - 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
  • 2013-07-03 - 2013-09-18 - F01D5/18
  •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向叶片的冷却装置,其包括:内嵌于导向叶片空腔内的冲击管体,冲击管体的内腔与冷气贯通;冲击管体的壁面开设多个与冲击管体的内腔贯通的通气孔,通气孔的开口朝向导向叶片的内壁面,冲击管体与导向叶片之间留有间隙,通气孔与间隙贯通;冲击管体贯通于导向叶片的空腔且与空腔的端面齐平且紧密贴合,用于密封冲击管体与导向叶片间隙之间的冷气。本发明的导向叶片的冷却装置,导向叶片的叶身前缘和中弦区域内壁采用复合强化冷却,即冲击冷却和扰流冷却的叠加形成的复合强化冷却;导向叶片的临近尾缘的区域内壁采用扰流强化冷却;导向叶片的尾缘叶盆侧采用气膜冷却。此结构简单、紧凑,装配简易,且冷却效率高,冷气的消耗量少。
  • 导向叶片冷却装置
  • [发明专利]涡轮盘冷却封严装置-CN201310024866.1有效
  • 廖乃冰;卢聪明;周志翔;贺宜红 - 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
  • 2013-01-23 - 2013-04-03 - F01D25/12
  • 本发明涉及一种涡轮盘冷却封严装置,包括涡轮、设置于涡轮前端的鼓筒套和与鼓筒套连接的倒L形挡板及设置于涡轮后端的后挡板;涡轮与鼓筒套及倒L形挡板之间形成狭长的第一通道;涡轮与后挡板之间形成狭长的第二通道。本发明的涡轮盘冷却封严装置,冷气通过狭长的第一通道后一部分流入燃气流道,另一部分通过伸根之间的间隙流入第二通道的出口,冷气通过狭长的第二通道后流入主流道中,狭长的第一、二通道增大了气流与涡轮盘盘面的相对运动,有利于增强冷却过程中的对流换热,提高了冷却的效果。尤其是,鸟嘴结构的凸缘还可控制第一通道出口处的临界封严流量,防止燃气倒灌;伸根还可减少叶身的热量向涡轮盘传递。
  • 涡轮冷却装置
  • [发明专利]发动机的引气结构-CN201210132246.5有效
  • 廖乃冰;周志翔;贺宜红;赵尊盛 - 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
  • 2012-04-28 - 2012-09-12 - F02C7/12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的引气结构,包括内转轴、同轴地固定安装于内转轴的压气机轴流转子及离心叶轮。压气机轴流转子与离心叶轮的两相对端面之间形成有间隙,间隙与外部的主流道冷气贯通。发动机的引气结构包括套置于转子的引气盘,且引气盘的内环面与内转轴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第一环形空腔。引气盘同轴地固定卡置于压气机轴流转子与离心叶轮之间。引气盘径向地设有多个与第一环形空腔贯通的引气孔,每一引气孔均与间隙贯通。本发明的发动机的引气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导流效果好、安装方便等优点。同时,进入发动机内部的冷气流量充足,可快速地到达热端部件,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热端部件的温度,进而提高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及可靠性。
  • 发动机结构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