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薄膜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67116.8 | 申请日: | 2023-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040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曹鸿涛;杨璐;梁凌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29/10 | 分类号: | H01L29/10;H01L29/786;H01L21/336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刘诚午 |
地址: | 3152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膜晶体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栅电极、栅介质层、沟道层、岛状金属诱导层、源电极和漏电极;
其中,所述栅电极位于衬底上,所述栅介质层位于栅电极上,所述沟道层表面形成岛状金属诱导层,所述源电极和漏电极位于岛状金属诱导层表面且相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岛状金属诱导层覆盖沟道层的覆盖率为8.72%-78.4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岛状金属诱导层包括多个岛状金属单元,每个岛状金属单元间隔设置,每个岛状金属诱导单元的间隔为10nm-10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岛状金属诱导单元的表面为圆形或多边形,岛状金属诱导单元表面的中心到最远点距离为10nm—5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岛状金属诱导单元的厚度为10nm—100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岛状金属诱导层的制备方法,包括:
在沟道层表面沉积一层金属诱导层,采用掩膜光刻工艺在金属诱导层表面形成点状光刻胶阵列,接着对未覆盖点状光刻胶阵列进行腐蚀直至暴露沟道层,使用有机溶剂去掉点状光刻胶阵列后得到岛状诱导金属层。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薄膜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用真空镀膜技术在衬底上依次沉积栅电极层和栅介质层;
在所述栅介质层表面的部分区域沉积沟道层;
在所述沟道层表面沉积金属诱导层,通过掩膜光刻工艺在金属诱导层表面形成点状光刻胶阵列,腐蚀未覆盖光刻胶的金属诱导层至沟道层,去掉点状光刻胶阵列后得到岛状诱导金属层,然后进行退火处理;
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退火处理后的岛状诱导金属层上相隔沉积源电极和漏电极得到薄膜晶体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薄膜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腐蚀未覆盖点状光刻胶的金属诱导层至沟道层,使用的腐蚀液为盐酸、硫酸、硝酸、高氯酸、氢溴酸、氢碘酸、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溶液,腐蚀时间为1-60min。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薄膜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光刻胶单元间的距离为10nm-100μm。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薄膜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火处理的工艺为:退火温度为350℃—400℃,退火时间为35min—6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6711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溶洞填充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600M像素显微芯片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