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速溶锡兰红茶粉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53910.2 | 申请日: | 202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02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方婷;林佳庆;陈锦权;李长城;李少斌;刘铖珺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F3/18 | 分类号: | A23F3/18;A23F3/24;A23F3/26;A23F3/22 |
代理公司: | 厦门智慧呈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2 | 代理人: | 杨唯 |
地址: | 350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速溶 锡兰 红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斯里兰卡锡兰红茶为原料加工成速溶锡兰红茶粉的制备方法,其工艺流程如下:A)预处理:将茶叶粉碎;B)提取,采用多级逆流提取;C)离心,采用管式离心机;D)浓缩,采用冷冻浓缩;E)干燥,采用真空冷冻干燥联合真空吸附干燥;茶粉的制备过程不添加任何添加剂且整个过程保证在低温条件下,最大限度保留了锡兰红茶的营养成分和芳香物质,茶粉经冲泡后色泽红艳明亮,香气醇厚,滋味甘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速溶锡兰红茶粉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速溶茶粉是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的一类产品,是将普通茶叶经过提取、过滤、浓缩、干燥等一系列工艺后得到的一种茶粉末,具有冲水即溶,携带方便,时尚便捷的特点。目前,市面上茶粉的制备一般需涉及高温提取和喷雾干燥等工艺步骤,而这类需要在高温下进行的工艺往往导致茶叶中芳香物质、热敏性成分被破坏,使得生产出来的茶粉存在滋味淡、香气不足等问题。同时,茶汤在冷却后会出现乳状的浑浊现象,我们称为“冷后浑”,“冷后浑”是由茶汤中的茶黄素、茶多酚和咖啡碱等共同形成的。在茶汤温度较高的情况下,茶黄素和咖啡碱等为游离状态,待茶汤温度降低时,茶黄素和咖啡碱便慢慢形成了络合物,茶汤也就出现了浑浊现象。“冷后浑”的出现降低了消费者对冷泡茶及茶饮料的感官评价。目前,常见的去除“冷后浑”的方法有:低温沉淀法、微滤(MF)超滤(UF)技术、添加酶法、分子包埋法等。然而,低温沉淀法耗时长,微滤超滤膜易堵塞,酶法成本过高,分子包埋法处理后茶汤不够澄清透亮,到现在茶汤“冷后浑”现象在茶粉的工业化生产上仍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因此,如何保证在低温环境下完成茶粉的制备工艺,有效保留红茶中的芳香物质及热敏性成分,同时又能克服茶汤“冷后浑”现象是我们当前急需克服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色泽红艳明亮,香气醇厚,滋味甘甜的速溶锡兰红茶粉的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速溶锡兰红茶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预处理:将锡兰红茶叶进行粉碎过筛;
B)提取:将2kg粉碎后的锡兰红茶叶置于常温水中浸泡30min后得浸泡液,经过滤得粗滤液①,将滤后的滤渣再置于75℃~85℃的热水中浸泡30min后得浸泡液,经过滤得粗滤液②,以粗滤液①和粗滤液②代替上述的常温水和热水,另取2kg粉碎后的锡兰红茶叶,重复上述提取过程2次;
C)离心:将步骤B)提取的粗滤液混合均匀,待冷却至常温后在高速管式离心机中进行固液分离,直至无滤液流出,得精滤液;
D)浓缩:将精滤液进行冷冻浓缩得浓缩液;其中,冷冻浓缩用于在低温环境下快速对液体进行浓缩,区别于传统的加热浓缩,可有效保留产品中的芳香物质及热敏性成分。
E)干燥:将浓缩液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后,再进行真空吸附干燥,即得锡兰红茶粉产品。其中,采用真空冷冻干燥联合真空吸附干燥可确保整个干燥过程处于低温环境中,区别于传统的蒸发干燥及喷雾干燥,可有效保留产品中的芳香物质及热敏性成分。
进一步的,步骤A)中经粉碎过筛后的锡兰红茶叶目数为40~60目。其中,粉碎的目的在于增大茶叶与水的接触面积,提高提取率,缩短提取时间。
进一步的,步骤B)中常温水提取的料液比为1:14~18,热水提取的料液比为1:6~10。其中料液比为1:14~18和1:6~10是为了避免溶液太少导致提取不充分,溶液太多导致后期茶汤浓缩及干燥时成本加大。
进一步的,步骤B)中浸泡液三足式离心机中进行固液分离,直至无浸泡液流出,得粗滤液,其中三足式离心机转速为1200~2500r/min。
进一步的,步骤C)中高速管式离心机转速为8000~20000r/min。
进一步的,步骤D)中冷冻浓缩至固形物含量为40%~4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39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