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包含镍-钽活性扩散障层的耐熔盐腐蚀涂层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69854.7 | 申请日: | 202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63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旭;朱佳慧;武明;王明佳;刘仲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14/16 | 分类号: | C23C14/16;C23C28/02;C23C18/32;C25D3/12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王娟 |
地址: | 264005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包含 活性 扩散 耐熔盐 腐蚀 涂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耐熔盐腐蚀防护涂层技术,具体为一种包含镍‑钽活性扩散障层的耐熔盐腐蚀涂层及制备方法。该基体上的高温耐蚀涂层包括一个镍‑钽内层和一个纯镍抗熔盐腐蚀外层。该镍‑钽扩散障层在使用过程中可与合金元素发生反应形成金属间化合物,能够阻碍该纯镍外层与基体间的互扩散,并具有良好的结合强度。本发明通过抑制涂层与基体间合金元素互扩散方法,可以延长涂层的服役寿命,且不损害基体的力学性能。该制备方法为先用物理气相沉积法(PVD)在基体表面制备一个镍‑钽层,再用电沉积、物理气相沉积、化学镀涂层制备方法之一或其组合制备纯镍抗熔盐腐蚀防护外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耐熔盐腐蚀防护涂层技术,具体为一种用于熔盐堆(Molten SaltReactor, MSR)结构材料熔盐腐蚀防护的包含镍-钽活性扩散障层的耐蚀涂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熔盐堆结构材料用高温合金表面施加耐蚀涂层,如:纯Ni层,是提高堆结构材料耐熔盐腐蚀性能的有效途径。然而,在长期的高温服役过程中,堆结构材料与耐蚀涂层间发生了显著的元素互扩散,具体表现为:(1)合金元素(如Cr和Fe等)扩散到纯Ni涂层中,进而扩散到熔盐中,导致合金发生腐蚀;耐蚀层中的Ni向基体中扩散。(2)互扩散作用导致在涂层/基体界面处形成空洞区,严重降低了该体系的力学性能。
已有的应用研究表明,单一的难熔金属(如Ta),可以与合金基体或/和外敷涂层元素反应生成金属间化合物,从而抑制涂层/基体间的互扩散。然而,单一难熔金属的阻扩散性能较差,且易造成涂层/基体界面处孔洞区的形成,影响合金的力学性能。
迄今,采用镍-钽作为活性扩散障的耐熔盐腐蚀涂层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抗熔盐腐蚀性能、包含镍-钽活性扩散障层的新型抗熔盐腐蚀涂层及其制备方法。该镍-钽扩散障层在使用过程中可与合金元素发生反应形成金属间化合物,能够阻碍该纯镍抗熔盐腐蚀外层与基体间的互扩散,并具有良好的结合强度。本发明通过抑制涂层与基体间合金元素互扩散方法,可以延长涂层的服役寿命,并避免互扩散导致基体力学性能变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包含镍-钽活性扩散障层的耐熔盐腐蚀涂层,基体上的所述耐熔盐腐蚀涂层包括镍-钽活性扩散障内层以及纯镍外层。
优选,所述镍-钽活性扩散障内层中镍含量与基体中镍含量相近,其余成分为钽元素。
优选,所述镍-钽活性扩散障内层的厚度为1μm至10μm,化学成分为镍含量30wt.%至75wt.%,其余为钽元素。
优选,所述纯镍外层的厚度为30~50μm。
镍-钽活性扩散障层的耐熔盐腐蚀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工序一为镍-钽活性扩散障内层的制备,工序二为纯镍外层的制备。
优选,所述镍-钽活性扩散障内层的制备采用物理气相沉积法(PVD)。
优选,采用电沉积、物理气相沉积和化学镀涂层制备方法之一或其组合制备纯镍外层;
其中,所述电沉积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直流电镀或脉冲电镀;
所述物理气相沉积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磁控溅射、真空离子镀或真空电弧蒸镀;
所述的组合方式包括:(1)交替使用真空物理气相沉积、电沉积、化学镀方法中的两种或三种以上方法,依次制备厚度达到总厚度要求的纯镍外层;(2)同时使用真空物理气相沉积方法中的两种或三种以上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同时使用磁控溅射和真空电弧蒸镀。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大学,未经烟台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98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