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轨式胶轮系统钢-混组合轨道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06233.7 | 申请日: | 2021-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70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徐成永;白唐瀛;田志渊;白世军;杨明虎;许浩;和延年;徐佳德;袁保星;唐兴国;刘运亮;阙孜;周志亮;陈轶鹏;张娜;周敏;张金辉;刘俊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25/28 | 分类号: | E01B25/28;E01D1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李振文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轨 胶轮 系统 组合 轨道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一种导轨式胶轮系统钢‑混组合轨道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结构由导轨梁、导向轨及疏散平台组成。导轨梁为钢‑混组合梁,下部为钢箱梁,上部为混凝土长方体,钢箱梁及混凝土长方体之间通过剪力钉连接,各导轨梁之间通过横系梁连接。导向轨作为车辆导向装置,根据车辆制式不同,分为中央导向及侧导向两种,设置在导轨梁之间。两线之间设置疏散平台,疏散平台位于混凝土走行面之上,基础支撑于导轨梁间横系梁上。由此,本发明梁轨合一,组合高度低,景观好,混凝土走行面轮轨磨擦系数大,安全性高,适合在雨水较多地区采用,钢梁加工方便,曲线超高可通过现浇走行面解决,施工难度小,结构尺寸有二次调整的空间,施工简单,更具有主梁吊装重量轻,施工机械选型容易,施工速度快、对地面交通干扰小、养护工作量小、经济性好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央导向导轨式胶轮系统及侧导向导轨式胶轮系统适用的导轨式胶轮系统钢-混组合轨道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导轨式胶轮系统是具有特殊导向和转辙系统,在专用轨道上运行的胶轮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以高架为主,桥面宽度小,占地面积少。(2)橡胶轮胎的粘着性好,噪音低,爬坡能力强,行驶曲线半径小,可适应急转弯及大坡度,线路适应性好。(3)车辆设置导向装置,车辆行驶安全性高。(4)土建工程简单,施工速度快,造价低。
导轨式胶轮系统作为城市交通的一部分,应用越来越广泛,发展前景良好。
中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高架标准梁跨度为20~30m,多采用梁上托梁及钢导轨梁形式。梁上托梁结构组合高度大,桥梁结构整体体量大,景观差,技术经济不合理;钢导轨梁方案用钢梁大,刚度小,轮胎接触面容易打滑,且钢梁曲线段加工精度高,运输到现场后无二次调整的空间、后期维修养护工作量大等缺点。
为此,本发明的设计者有鉴于上述缺陷,通过潜心研究和设计,综合长期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经验和成果,研究设计出一种导轨式胶轮系统钢-混组合轨道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轨式胶轮系统钢-混组合轨道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结构简单,操作维护便利,采用梁轨合一的形式,导轨梁既是轨道车辆的走行面,也是主要的受力体系,主梁高度小,景观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轨式胶轮系统钢-混组合轨道梁结构,由导轨梁、导向轨、疏散平台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轨梁为钢-混组合梁,下部为钢箱梁,上部为混凝土长方体,钢箱梁及混凝土长方体之间通过剪力钉连接,各导轨梁之间通过横系梁连接,导向轨作为车辆导向装置,根据车辆制式不同分为中央导向及侧导向两种,设置在导轨梁之间,两线之间设置疏散平台,疏散平台位于混凝土走行面之上,疏散平台基础支撑于导轨梁间横系梁上。
其中:所述导轨梁由混凝土长方体及钢箱梁组成,混凝土长方体既是导轨梁受力结构,也是列车走行面。
其中:所述导轨梁结构的混凝土长方体与钢箱梁之间通过柔性剪力钉连接,混凝土面层与剪力钉接触面上布置防裂钢筋网片,所述长方体上表面设置排水横坡。
其中:所述钢箱梁的内部间隔设有加劲肋和横隔板,横隔板布置方向垂直于导轨梁的轴线。
其中:中央导向的导向轨采用H型钢结构,设置在单线中间,导向轨基础为方钢,布置在导轨梁间的横系梁上。
其中:侧导向的导向轨的导向钢板布置在两侧导轨梁的内侧,导向钢板通过加劲肋与导轨梁连接。
其中:所述疏散平台的悬挑段及基础均为型钢结构,疏散平台基础布置在导轨梁间横系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62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