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药活性成分靶向筛选方法及试剂盒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03669.X | 申请日: | 2020-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832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赵新锋;王静;李倩;袁心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53 | 分类号: | G01N33/53;C07K1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周新楣 |
地址: | 710069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药 活性 成分 靶向 筛选 方法 试剂盒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活性成分靶向筛选方法及试剂盒,其中,在该靶向筛选方法中由于使用的中药活性成分靶向筛选介质基于大肠杆菌素蛋白E7 DNA酶非活性突变体CL7与其同源免疫蛋白Im7之间超高亲和作用力,所以实现了细胞裂解液中CL7标签融合GPCRs的一步可逆固定化,因此该靶向筛选方法集Im7/CL7之间的超高亲和力和受体识别药物的高特异性为一体,可实现GPCRs靶向中药活性成分的高特异性靶向快速筛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活性成分靶向筛选方法及试剂盒,具体涉及以生物体内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GPCRs)为作用靶点的中药活性成分靶向筛选方法及试剂盒,属于药物活性成分靶向筛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药物活性成分筛选固相载体的制备方法通常是将细胞、细胞膜以及蛋白质固定至固体基质表面,所采用的固定化方法主要包括:随意固定化方法、定向固定化方法等。经过长期研究,发现这些方法存在以下共性不足:
1、细胞或细胞膜表面均存在多种药物作用靶点,所筛选的活性成分为复合物,因此无法明确所筛选活性成分的具体作用靶点;
2、固定化蛋白质通常集中于可溶性蛋白质(如酶),对于药物的最大体内作用靶标家族G蛋白偶联受体的研究则较少;
3、无法实现固定化固体基质的可重复利用,使得固定化固体基质难以实现规模化制备与应用,原料消耗大。
因此,制备新型的药物活性成分筛选固相载体尤为重要。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GPCRs)是生物体内最大的药物作用靶点,具有七次跨膜α螺旋结构,与癌症、糖尿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息息相关。
现有的GPCRs固定化方法主要包括:随意固定化方法、定向固定化方法两大类。
1、随意固定化方法
随意固定化方法包含两种:物理吸附法、化学键合法。
(1)物理吸附法
物理吸附法通常是将固定化基质浸润至蛋白质溶液中,通过物理吸附作用即可实现蛋白质的固定化。
该方法较为简单,易于操作,且蛋白质的固载量较大,但是特异性差,蛋白质与固定化基质之间相互作用力较弱,且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洗涤次数的增加容易造成蛋白质的损失,对结果影响较大。
(2)化学键合法
化学键合法通常是以蛋白质分子中的功能性基团(如氨基、巯基、羧基等)为作用位点,通过化学方法实现目的蛋白质的固定化。
采用该方法对目的蛋白质进行固定化时,存在蛋白质取向杂乱不一致、蛋白质活性位点易损失的问题。
2、定向固定化方法
较为常用的蛋白质定向固定化方法包括:使用特异性标签进行固定的亲和方法、点击化学反应等。
与随意固定化方法相比,采用定向固定化方法对蛋白质进行固定化时,可显著减少由于空间位阻引起的蛋白质活性位点的损失,且固定化产物活性高、稳定性好,可用于复杂体系中药物活性成分筛选以及蛋白质-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定向固定化方法在保证固定化蛋白质生物活性及稳定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然而,由于固定化基质无法重复利用,导致该方法存在原料消耗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药活性成分靶向筛选介质,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上述中药活性成分靶向筛选介质靶向筛选GPCRs靶向中药活性成分的方法,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上述中药活性成分靶向筛选方法中的试剂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大学,未经西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036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及车辆路径规划方法、装置
- 下一篇:一种燃气立管智能关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