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与液晶显示器件连接的PCB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71629.0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783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林开木;许永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哈隆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1/11 | 分类号: | H05K1/11;H05K1/1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连耀忠;叶碎银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晶显示 器件 连接 pcb 板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与液晶显示器件连接的PCB板结构,包括PCB板,该PCB板上设有多个导电斑马条;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上还设有多个焊盘,该多个焊盘与多个导电斑马条一一对应,且各焊盘分别位于相应的导电斑马条的一端底面,并由导电斑马条完全覆盖,各焊盘与相应的导电斑马条另一端边缘的间距分别大于或等于2.4mm。本实用新型使导电斑马条底面未设置焊盘的区域保持平整,且长度足够与液晶显示器件上的硅胶斑马条的长度匹配,从而使导电斑马条与硅胶斑马条的接触面积达到最大化,进而解决导电斑马条与硅胶斑马条因接触面积减少而影响液晶显示器件显示效果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PCB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与液晶显示器件连接的PCB板结构。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件在运用中最重要的要属联接,即将液晶显示器件与线路板(PCB板)和其他零部件连接在一起。液晶显示器件与线路板的连接方式与传统焊接方式不一样,这是因为液晶显示器件的ITO透明导电膜的外引线不能进行焊接,具体,其是采用硅胶斑马条将液晶显示器件的ITO透明导电膜的外引线与线路板上的碳膜斑马条连接在一起。因此,硅胶斑马条与PCB上的碳膜斑马条的有效接触就成为影响液晶显示器件显示效果的核心因素。现有与液晶显示器件连接的PCB板,是在其碳膜斑马条底面设置长度相等的铜走线,通过铜走线实现碳膜斑马条与PCB板上其它器件的连接。由于铜线比碳膜斑马条窄,导致生产出来的碳膜斑马条不平,从而减少了碳膜斑马条与硅胶斑马条的接触面积。此外,受碳膜印刷工艺的限制,碳膜印刷时存在±0.2mm的公差,为了避免露铜,PCB生产厂家会在碳膜铜线的四周边缘先印刷上阻焊油墨,以解决印刷碳膜印刷偏位出现露铜氧化的问题,而这又会导致出现碳膜斑马条表面出现另外一种不平整的现象,从而减少碳膜斑马条与硅胶斑马条的接触面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与液晶显示器件连接的PCB板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与液晶显示器件连接的PCB板结构,包括PCB板,该PCB板上设有多个导电斑马条;所述PCB板上还设有多个焊盘,该多个焊盘与多个导电斑马条一一对应,且各焊盘分别位于相应的导电斑马条的一端底面,并由导电斑马条完全覆盖,各焊盘与相应的导电斑马条另一端边缘的间距分别大于或等于2.4mm。
进一步的,所述焊盘为铜焊盘。
进一步的,所述多个导电斑马条按左、右两列分布,且各导电斑马条分别沿横向设置,该两列导电斑马条的相邻端底面分别设置所述焊盘。
进一步的,所述多个导电斑马条按两行分布,且各导电斑马条分别沿纵向设置,该两行导电斑马条的相邻端底面分别设置所述焊盘。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斑马条为碳膜斑马条。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PCB板上还设有多个焊盘,该多个焊盘与多个导电斑马条一一对应,且各焊盘分别位于相应的导电斑马条的一端底面,并由导电斑马条完全覆盖,各焊盘分别与相应的导电斑马条另一端边缘的间距大于或等于2.4mm,使得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可以利用焊盘使导电斑马条与PCB板上的其它器件实现电连接,另一方面可以使导电斑马条底面未设置焊盘的区域保持平整,且长度足够与液晶显示器件上的硅胶斑马条的长度匹配,从而使导电斑马条与硅胶斑马条的接触面积达到最大化,进而解决导电斑马条与硅胶斑马条因接触面积减少而影响液晶显示器件显示效果的问题。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与液晶显示器件连接的PCB板结构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哈隆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哈隆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716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生物电子脚环
- 下一篇:提高低负荷运行性能的循环流化床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