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中低速磁浮车辆带缓冲作用的牵引拉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12200.7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8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田银;朱志良;李建刚;李佳明;周园;梁洪;刘文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磁浮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G1/22 | 分类号: | B61G1/22;B61G9/04;B61G9/06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胡晓丽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低速 车辆 缓冲 作用 牵引 拉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悬浮列车牵引拉杆用缓冲接头以及包含该缓冲接头的牵引拉杆装置,缓冲接头包括安装座、导向杆、弹性缓冲体I和弹性缓冲体II;安装座上设有若干通孔,每个通孔内设有一根导向杆,导向杆可沿通孔轴向移动;导向杆的两端伸出通孔,导向杆的一端设有限位件,在限位件和安装座之间的弹性缓冲体I;导向杆的另一端用于与牵引杆的支座连接,弹性缓冲体II用于设置在安装座和牵引杆的支座之间。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缓冲接头,牵引杆装置不论是受拉或受压,均可实现对突变载荷下牵引杆装置的隔震,避免对磁浮车辆震动冲击的影响,提高整车舒适性能,还利于保护牵引杆装置不受损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中低速磁浮车辆带缓冲作用的牵引拉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轨道交通技术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形式也变得多样化,磁浮交通也随着多样化大潮迎来了发展黄金期。中低速磁浮列车系统中,整车主要由悬浮架和车体两大部分构成,其中悬浮架是主要承载装置,车体所有载荷通过滑台和空气弹簧施加给悬浮架,车体与悬浮架间的空气弹簧等主要实现减振降噪的目地。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磁浮车辆走行机构与车体间动力正常传递,设在悬浮架与滑台间的牵引拉杆就成为关键的一环。
悬浮架上安装有若干个直线电机和悬浮电磁铁,以实现列车牵引、转向及悬浮三大功能。牵引杆装置主要由支座、拉杆及连接螺栓等部件组成,并在拉杆两端头的孔内设有关节轴承,以实现拉杆与支座间转动功能。在通过牵引拉杆实现动力牵引时,悬浮架传递来的动力主要由安装座、螺栓和拉杆承担,当列车出现加/减速度时,无法对变化载荷实现有效缓冲,容易出现振动冲击。另一方面,由于拉杆长度固定不变,对相关安装部位尺寸加工精度要求较高,不利于安装调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牵引拉杆装置在悬浮架和车体上的滑台之间传递动力过程中,不具有缓冲和隔振功能,本发明提供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用于中低速磁浮车辆带缓冲作用的牵引拉杆装置。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磁悬浮列车牵引拉杆用缓冲接头,包括安装座、导向杆、弹性缓冲体I和弹性缓冲体II;所述安装座上设有若干通孔,每个通孔内设有一根导向杆,导向杆可沿通孔轴向移动;导向杆的两端伸出通孔,导向杆的一端设有限位件,在限位件和安装座之间的弹性缓冲体I;导向杆的另一端用于与牵引杆的支座连接,弹性缓冲体II用于设置在安装座和牵引杆的支座之间。
现有技术中,在通过牵引拉杆实现动力牵引时,悬浮架传递来的动力主要由安装座、螺栓和拉杆承担,当列车出现加/减速度时,无法对变化载荷实现有效缓冲,容易出现振动冲击。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磁悬浮列车牵引拉杆用缓冲接头,将该缓冲接头直接安装在现有的牵引拉杆装置上,就可有效实现缓冲隔振作用,无需改变现有牵引拉杆装置的结构,免去设备更新成本。使用时,将导向杆与支座连接即可实现缓冲接头与牵引拉杆装置的连接,操作灵活方便。导向杆沿通孔轴向的移动满足牵引拉杆装置伸长变形需求时,安装座沿远离牵引拉杆的支座的方向移动,弹性缓冲体I被拉伸,主要通过弹性缓冲体I的弹性变形恢复作用力起到受拉减震作用;早导向杆沿通孔轴向移动满足牵引拉杆装置压缩变形需求时,安装座向靠近牵引拉杆的支座的方向移动,弹性缓冲体II被压缩,利用弹性缓冲体II的弹性变形恢复作用力起到受压减震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支座上或通孔内设有直线轴承,所述导向杆穿过直线轴承、且与直线轴承滑动配合连接。
使导向杆与直线轴承滑动配合,实现导向杆沿通孔轴线的移动运动;同时通过直线轴承起到导向作用,保障安装座与支座之间只发生相向或背向位移,而不会发生错位移动,保障弹性缓冲体受到轴向的拉伸或压缩作用,发挥最大限度的减震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缓冲体I采用压缩弹簧,压缩弹簧套设在导向杆上,压缩弹簧的一端与限位件连接、另一端与安装支座连接。
利用弹簧的压缩形变起到缓冲作用,相对于拉伸形变更加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磁浮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磁浮科技(成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122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