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制动踏板防侵入机构及装设有该机构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96860.3 | 申请日: | 201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717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岳国辉;龙恺;杨颖;李明阳;李胜杰;赵敬;赵庆龙;郜效保;刘珍海;陈现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7/06 | 分类号: | B60T7/0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旭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6 | 代理人: | 张会强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制动 踏板 侵入 机构 装设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制动踏板防侵入机构及装设有该机构的车辆,本发明的车辆制动踏板防侵入机构包括位于车辆上的执行部,且所述执行部被设置为于车辆正面碰撞时、形成施加于制动踏板上的驱动力,以使所述制动踏板构成绕该制动踏板的枢转轴的翻转,而使所述制动踏板的踏板位置具有远离驾驶员方向的位移。本发明所述的车辆制动踏板防侵入机构通过执行部的设置,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经由对制动踏板的驱动,可使得制动踏板翻转,以使得踏板位置产生远离驾驶员方向的位移,从而由此可减少碰撞中制动踏板向驾驶员方向的侵入量,进而达到降低驾驶员所受伤害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制动踏板防侵入机构,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装设有该车辆制动踏板防侵入机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碰撞安全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如何降低对驾驶员造成的伤害,也是汽车汽车行业一直在研究的技术难题。通常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前,驾驶员会踩下制动踏板进行减速以试图避免碰撞,但由于刹车距离不足等原因,有些碰撞不可避免。此时由于驾驶员的脚放于制动踏板上,随着车辆正面碰撞的发生,机舱内动力总成等结构向车尾方向侵入,使得制动泵推动前围板及制动踏板总成整体后移,由此便会对驾驶员的脚部和腿部造成伤害。
此外,在不同的NCAP(新车评估规程)中,对制动踏板位移量均有评价指标,踏板位移量的大小会直接影响车辆NCAP星级评定结果。因而无论从驾驶员安全角度考虑,亦或是从提高车型安全星级评定来讲,设计防止制动踏板向驾驶员方向侵入,以有效减少碰撞中制动踏板侵入量的踏板防侵入结构都显得非常重要。
目前,车辆的制动踏板防侵入设计一般有踏板自限位结构和仪表板加强梁上加限位结构两种形式。其中,现有的具有自限位功能的踏板结构,其一般通过部分位置的失效起到防侵入作用,失效的发生受结构设计、生产工艺、材料一致性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故在结构可靠性上不易控制。同时,自限位结构的踏板也有着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的不足。
而对于仪表板加强梁上通过增加管梁等形式的踏板防侵入结构,其也存在用料量大,不利于成本和重量控制,且空间占用较大等问题。并且随着车辆膝部气囊等安全配置的广泛应用,仪表板加强梁上设置防侵入结构亦变得日益难于布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车辆制动踏板防侵入机构,以可减少车辆正面碰撞中制动踏板向驾驶员方向的侵入量,降低对驾驶员的伤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制动踏板防侵入机构,其包括:
执行部,所述执行部位于车辆上,且所述执行部被设置为于车辆正面碰撞时、形成施加于制动踏板上的驱动力,以使所述制动踏板构成绕该制动踏板的枢转轴的翻转,而使所述制动踏板的踏板位置具有远离驾驶员方向的位移。
进一步的,所述执行部与所述制动踏板传动连接,并于车辆正面碰撞时可随动于所述制动踏板而具有向所述驾驶员方向的后移;
且所述车辆制动踏板防侵入机构还包括:
支托部,所述支托部固连于所述车辆的A柱上,并于车辆正面碰撞时,后移的所述执行部因与所述支托部的抵接,而形成施加于所述制动踏板上的所述驱动力。
进一步的,所述支托部为与所述车辆A柱的下段位置固连设置的仪表板加强梁。
进一步的,所述仪表板加强梁通过固连在该仪表板加强梁上的限位块与所述执行部相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执行部包括经由相邻于所述枢转轴布置的转动轴转动设置的执行件,所述执行件的一端因向所述驾驶员方向移动、而可与所述支托部抵接;
且,由所述执行件与所述支托部的抵接,所述执行件自身因相对于所述转动轴的翻转,而形成施加于所述制动踏板上的所述驱动力。
进一步的,所述执行部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968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