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硅通孔互连的制作工艺、由此形成的硅通孔互连结构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61142.1 | 申请日: | 2018-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157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豆传国;杨恒;孙珂;戈肖鸿;吴燕红;李昕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21/768 | 分类号: | H01L21/768;H01L23/528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邓琪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硅通孔 互连 制作 工艺 由此 形成 结构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通孔互连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在硅圆片的盲孔中形成多晶硅填充结构,在多晶硅填充结构的第一表面形成阻挡层结构;S2,减薄该硅圆片,使得该盲孔形成为硅通孔结构;S3,在多晶硅填充结构的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形成金属电极结构;S4,在金属电极结构上形成金凸点;S5,加热硅圆片,使得金与多晶硅填充结构在硅通孔结构中形成金硅合金结构。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由此形成的硅通孔互连结构。本发明又涉及一种硅通孔互连结构的应用。根据本发明的硅通孔互连的制作工艺、由此形成的硅通孔互连结构及其应用,结合了多晶硅TSV孔径小的优点,降低了硅通孔互连结构的寄生电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通孔互连的制作工艺与结构,可用于集成电路器件或微机械系统器件的三维封装,属集成电路、微机械系统器件封装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集成电路不断向小型化、高密度和三维堆叠技术的发展,利用硅通孔(Through Silicon Via,TSV)制作的互连技术已成为半导体行业先进的技术之一。所谓TSV技术是通过硅晶片的通孔建立了从硅晶片的正面到背面的垂直电连接,从而实现了芯片与芯片、晶圆与晶圆多层堆叠之间的垂直导通,极大提高了封装密度和自由度,为三维堆叠技术提供了一种方法。
在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TSV的制作方法根据制作工艺阶段的不同主要划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制作集成电路中器件之前,就完成通孔的制作,这种方法被称为Via-first,这种方法一般通过填充多晶硅作为通孔互连结构,与集成电路工艺兼容性好;多晶硅TSV的孔径深宽比由深反应离子刻蚀工艺决定,可达25:1;此外,通孔侧壁绝缘层可通过高温氧化等工艺制作,易于实现;但该方法的缺点主要是填充的多晶硅寄生电阻比较大。
TSV另外一种制作方法是先制作集成电路,然后再制作通孔,这种方法被称为Via-last,这种方法主要通过电镀金属(一般为铜)作为通孔互连结构,金属作为通孔互连,引入的寄生电阻要比填充多晶硅结构的寄生电阻小的多;但是,该制作方法是在制作集成电路之后,通孔侧壁绝缘层不能通过高温工艺实现,制作难度大,绝缘层质量不高;金属TSV的深宽比目前在10:1左右,相对多晶硅TSV孔径较大;另外电镀金属为固相扩散方式,过程慢,难以实现穿通硅片的掺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硅孔互连结构寄生电阻大,绝缘层质量不高,金属TSV孔径大,制作难度大,时间长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硅通孔互连的制作工艺与结构结合了多晶硅TSV和金属TSV的优点,同时又避免了上述的两种TSV的缺点。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硅通孔互连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在硅圆片的盲孔中形成多晶硅填充结构,在多晶硅填充结构的第一表面形成阻挡层结构;S2,减薄该硅圆片,使得该盲孔形成为硅通孔结构;S3,在多晶硅填充结构的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形成金属电极结构;S4,在金属电极结构上形成金凸点;S5,加热硅圆片,使得金与多晶硅填充结构在硅通孔结构中形成金硅合金结构。
步骤S1包括:S11,提供一硅圆片,在该硅圆片上形成盲孔,在该盲孔区域形成第一绝缘层结构;S12,在盲孔中填充多晶硅形成多晶硅填充结构;S13,在多晶硅填充结构的第一表面形成阻挡层结构。
步骤S11包括为:通过深反应离子刻蚀形成盲孔,通过高温氧化或低压化学气相沉积盲孔区域,经过刻蚀形成第一绝缘层结构。
阻挡层结构铬、铂、金或钛、铂、金复合结构。其中,多晶硅通孔深宽比由深反应离子刻蚀工艺决定,可达25:1,而金属通孔的深宽比目前在10:1左右。
步骤S3包括:在硅圆片的背面形成第二绝缘层结构,然后在该第二绝缘层结构上形成金属电极结构。
金属电极结构为金钛复合结构。
步骤S4包括:采用金丝球焊方式或者电镀金方式在金属电极结构上形成金凸点。金属电极结构很薄,步骤S4形成的金凸点作为后续形成金硅合金结构的主要来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611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全包覆线的互连体
- 下一篇:接触插塞的制造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