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创新型可循环送餐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81659.4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554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夏佳明;陈洋;郑馨;章俊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B25J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116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创新 循环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创新型可循环送餐机器人。
背景技术
机器人,一种能模仿人类的某些生产操作活动,代替人类而进行生产操作的机械电子装置。综合性服务机器人是一种能够替代人类的机器人,它能够在自动化运营的餐馆中起到巨大作用。
现有技术中,由于技术的限定性和开发的局限性,机器人主要应用于科学探测,生活应用型机器人几乎没有。现有的机器人一方面缺乏更加多面性的功能,并不能在大面积推广,另一方面机器人并未在生活方面大面积推广,不能够达到减少人力和提高效率同步进行的理想效果。而在餐厅等场所,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定和人的生活规律的局限,餐厅的工作并不能够达到理想状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创新型可循环送餐机器人,不仅可以适用于餐厅,家庭等生活场所,减少人力输出,同时创新型可循环送餐机器人能够保证24小时无间断的工作,使得餐厅工作得到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创新型可循环送餐机器人,前车轮与后车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皮带的外部设有防滑层,前车轮上设置有马达驱动器,后车轮上设置有红外传感器,马达驱动器、红外传感器均与处理器连接,处理器与电源连接;两侧车轮的上端面上竖直设置有升降杆,升降杆上滑动设置有多个托盘,托盘底部设置有应力传感器,应力传感器与处理器连接,处理器与可触显示屏通过数模转换器连接;升降杆与托盘的外部套设有外壳,可触显示屏设置在外壳的正前方。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开有使托盘通过的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防滑层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凸齿,相邻的凸齿之间设置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内填充有橡胶。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包括单片机主板、电阻器、电感式电压调整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处理器对信号进行处理,从输入到输出,再至传送过程,减少了人力,物力方面的支出,并很大程度上缓解就餐高峰期时期的一些问题,更加系统化,现代化,快捷化。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2所示,一种创新型可循环送餐机器人,包括前车轮1、后车轮2、皮带3、马达驱动器4、红外传感器5、电阻器7、电感式电压调整传感器8、升降杆9、托盘10、应力传感器11、可触显示屏12、外壳13、开口14。
前车轮1与后车轮2之间通过皮带3连接,皮带3的外部设有防滑层,能够在光滑地面上进行移动,不打滑,且比二轮,三轮机器人更加平稳,更易控制方向。防滑层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凸齿,相邻的凸齿之间设置凹槽,凹槽内填充有橡胶,防滑层为尼龙材料制成。前车轮1与后车轮2均采用张紧轮调节,能够自由调节机器人高度,方便送餐,取餐。
前车轮1上设置有马达驱动器4,用于驱动前车轮1的转动,后车轮2上设置有红外传感器5,可检测位于机器人周围的障碍物。马达驱动器4、红外传感器5均与处理器连接,通过处理器进行信号处理,机器人可在极短时间内做出反应,更加灵敏,配合张紧轮调节,机器人可以穿梭于各种场所。处理器包括单片机主板6、电阻器7、电感式电压调整传感器8。处理器与电源连接,电源为机器人提供电能。
在两侧车轮上端面上竖直设置有升降杆9,升降杆9上滑动设置有多个托盘10,托盘10底部设置有应力传感器11,应力传感器11与处理器连接,处理器与可触显示屏12通过数模转换器连接,当托盘10上没有食物时,处理器向可触显示屏12做出反应,可触显示屏12上将出现相关显示,客人看到后能够自行点餐。当点餐完毕后,可触显示屏12将信息传输给处理器,处理器驱动马达驱动器4,马达驱动器4带动前车轮1转动,机器人将自动返航,进行加餐。
升降杆9与托盘10的外部套设有外壳13,外壳13采用钣金制成,方便维护,且耐水耐脏。外壳13上具有使托盘通过的开口14,可触显示屏12 设置在外壳13的正前方,方便客人点餐。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程学院,未经南京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816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器人转动结构
- 下一篇:一种钢壳机械式机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