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体感平衡车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05176.3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74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朱炳强;郑慧;皮德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美思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11/00 | 分类号: | B62K11/00;B62J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海建 |
地址: | 100102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衡车 踏板 压力感应装置 体感 受力 车架主体 感应踏板 行走轮 控制器装置 安装方便 制造成本 检测体 有效地 种体 申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体感平衡车,包括行走轮、车架主体、踏板及用于感应踏板受力的压力感应装置,行走轮安装在车架主体上,压力感应装置与踏板连接。当乘骑人员踩在踏板上时,压力感应装置感应踏板受力,进而检测体感平衡车是否有进入乘骑状态。在本申请提供的体感平衡车中,通过安装与踏板连接的压力感应装置,通过控制器装置判断踏板受力情况,进而判断体感平衡车是否有进入乘骑状态,安装方便,结构简单,有效地降低了体感平衡车的制造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代步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体感平衡车。
背景技术
体感平衡车是利用动态平衡原理控制前进、后退及转向操作的装置。如图1至图4所示,传统的体感平衡车包括行走轮01、车架主体02、主车控制器、踏板03、转轴组件04、光电控制装置和把手05,行走轮01、踏板03、主车控制器和光电控制装置均安装在车架主体02上,其中,把手05安装转轴组件04的顶端,转轴组件04用于向主车控制器发送把手05操控信号,控制行走轮01进行转向操作。具体的,乘骑人员用手或腿等身体部位,操作控制杆,控制体感平衡车在前进后退过程中转弯或在原地转弯。或乘骑人员左右脚所踩踏的踏板03连接与转轴,可以相对扭动,主车控制器通过分别检测两个踏板03的角度,根据两个踏板03的相对扭动角度差,控制车辆在前进后退过程中转弯或原地转弯。
光电控制装置包括复位弹簧07、发射管09、接收管08和遮挡板06,其中,复位弹簧07两端分别与踏板03和车架主体02连接,遮挡板06安装在踏板03下表面上,发射管09和接收管08安装在车架主体02上,且位于遮挡板06相对两侧。当检测体感平衡车是否有进入乘骑状态时,通过光电开关检测乘骑人员是否踏上踏板03。在无乘骑人员踏上踏板03时,踏板03被弹起,光电开关的发射管09和接收管08之间无遮挡;当乘骑人员踏上踏板03时,踏板03下压,光电开关的发射管09和接收管08之间有遮挡物,主车控制器检测到该信号后,进入乘骑状态。
然而,由于通过光电控制装置检测是否有进入乘骑状态,需要设置相对运动的结构,导致整车结构复杂,生产组装过程复杂,使得体感平衡车制造成本较高。
因此,如何降低体感平衡车的制造成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感平衡车,该体感平衡车的制造成本降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体感平衡车,包括行走轮、车架主体、踏板及用于感应踏板受力的压力感应装置,所述行走轮安装在所述车架主体上,所述压力感应装置与所述踏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踏板包括沿行走轮轴向布置的左踏板和右踏板,所述压力感应装置包括与所述左踏板连接的左压力感应装置及与所述右踏板连接的右压力感应装置。
优选地,所述左压力感应装置包括左形变梁及安装在所述左形变梁上的左形变传感组件,所述左踏板通过所述左形变梁安装在所述车架主体上;
和/或所述右压力感应装置包括右形变梁及安装在所述右形变梁上的右形变传感组件,所述右踏板通过所述右形变梁安装在所述车架主体上。
优选地,还包括安装在所述车架主体内部的主车控制器;
所述左形变传感组件包括用于感应左踏板脚掌位置形变的第一左形变传感器及用于感应所述左踏板脚跟位置形变的第二左形变传感器;
所述右形变传感组件包括用于感应右踏板脚掌位置形变的第一右形变传感器及用于感应所述右踏板脚跟位置形变的第二右形变传感器;
所述第一左形变传感器、所述第二左形变传感器、所述第一右形变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右形变传感器均与所述主车控制器连接,当所述第一左形变传感器信号与所述第二左形变传感器信号的差值小于所述第一右形变传感器信号与所述第二右形变传感器信号的差值时,所述主车控制器控制所述行走轮左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美思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美思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051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