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旧电池封装材料的回收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71245.2 | 申请日: | 2017-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26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独文俊;刘瑾;李真;王献彪;张峰君;胡先海;程从亮;徐永飞;何德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界首市双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101/00 | 分类号: | C08L101/00;C08L23/12;C08L71/02;C08L69/00;C08K7/14;C08K3/22;C08K5/3492;C08K3/30;C08K3/26;C08J3/28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张加宽 |
地址: | 2337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旧电池 封装 材料 回收 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废旧电池材料回收,具体的,涉及一种废旧电池封装材料的回收处理工艺,包括:(1)收集废旧电池的封装材料并破碎成粉末;(2)对封装材料粉末进行预处理;(3)向步骤(2)的预处理产物中加入助交联剂、无机填充粒子、增强剂,混合均匀后下料至造粒机中熔融共混,挤出、冷却后切粒,得封装材料回用料;本发明通过对封装材料的塑料进行交联改性,在助交联剂与辐照交联的相互配合下,使得造粒得到封装材料回用料成品具有满足使用条件的机械强度;对封装材料回用料进行预处理,去除其中含有的微量重金属元素,改善了封装材料回用料的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旧电池材料回收,具体的,涉及一种废旧电池封装材料的回收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电动自行车使用的蓄电池主要为铅酸蓄电池,其成本低廉、制造工艺简单,在电动自行车市场占主导地位,2011年,全国铅酸蓄电池的产量已经达到2.4亿千伏安时。汽车、电动自行车的铅酸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为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尽管生产时严格按照工艺流程控制质量,可半年后很多电池都会老化从而缩短其使用寿命。废旧的汽车、电动自行车铅酸蓄电池逐年增加,总量巨大,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科学规范的回收废弃的铅酸蓄电池,国家已经成立了专门的回收市场,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包括铅的回收,外壳的回收再利用,酸液的分离等步骤。铅酸蓄电池的外壳以PP为主,所以PP外壳的回收再利用技术的发展,不但为电动自行车铅酸蓄电池行业长期发展提供保障,更是节约原料和资源二次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现有技术中,对铅蓄电池塑料外壳的回收利用都是先进行简单的粉碎,然后在重新熔融进行造粒处理,但是造粒熔融后,聚丙烯的分子链易出现断裂,对最终回用料的性能产生影响,例如,回用料的分子量普遍较新料的分子量要低,其冲击和抗张强度也普遍低于新料。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旧电池封装材料的回收处理工艺,提高封装材料回用料的机械强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废旧电池封装材料的回收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收集废旧电池的封装材料并破碎成粉末;
(2)将封装材料粉末浸没到酸性溶液中浸泡3-5h,过滤,向滤渣中混入0.01-0.2倍重量的表面活性剂,加入球磨机中研磨;
(3)将球磨后的滤渣再次浸没到酸性溶液中浸泡3-5h,过滤,水洗2-3次,烘干;
(4)向步骤(3)的滤渣中加入助交联剂、无机填充粒子、增强剂,混合均匀后下料至造粒机中熔融共混,挤出、冷却后切粒,得封装材料回用料。
本发明通过向经酸性溶液预处理的封装材料粉末中加入助交联剂、无机填充粒子和增强剂,经造粒机造粒后切粒得到封装材料回用料成品。封装材料中的主要塑料为聚丙烯,经交联改性处理,提高了其机械强度,为了进一步的控制其交联反应的速度,在所述的步骤(4)中,对拉条出的待冷却熔融物进行辐照处理,优选的,所述的辐照剂量为10-50kGy,所述的辐照介质包括但不限于α射线、β射线、γ射线、X-射线或紫外线。
根据本发明,本发明中所述的助交联剂为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
为了提高封装材料回用料的强度,优选的,在该封装材料的回用料中填充有无机填充粒子和增强剂,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无机填充粒子为钛白粉、碳酸钙、硫酸钡中的一种,优选的,所述的无机填充粒子的粒径为0.1-0.4μm;
所述的增强剂为玻璃纤维、氧化硅、聚碳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增强剂的添加,与聚丙烯树脂进行共混改性,对其起到了补强的作用。
为了便于操作和提高处理效率,本发明首先将收集到的废旧电池的封装材料进行破碎,破碎工艺为所属领域的常规方法,本发明对此没有特殊要求,破碎后,将碎末过200目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界首市双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界首市双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712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